A collection of art reviews, by art critic Lau Kin-wai,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local newspaper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from late 1980s to early 1990s.
Please note that only artists studied in the Section, Artists and Their Work, are indexed in the 'Artist' field below.

Title type

Translated

Access level

Onsite

Location code
REF.LKW (Hong Kong Room)
Language

Chinese - Traditional

Publication/Creation date

1992

No of pages

255

No of copies

1

Content type

monograph, 

review

Chapter headings

藝術家和作品

談徐悲鴻的評價和影響

周京新的「旅遊繪畫」

大衛芬的「報紙兒童」

評何海霞畫展

迪.奇列高自仿原因成謎—京觀看畫展有感

古老道路的最後明星—李可染

大時代細微感情的具體實錄—羅伯特卡柏回顧展及其他

錢納利—殖民主義光輝的記錄者—看「匯豐珍藏」

馮明秋的符號遊戲

石虎—描繪人性的叛逆者

文化瘋子蘇仁山—看二蘇書畫展後記

潘天壽築了一道美麗的籬笆

尋找笑聲—說古林斯

一個發不完的中國夢—評陳文希

聯展評論

「星星十年」觀後

非洲的憂鬱

在男權下喘息的傳統女性繪畫

缺少創意的評審-看陶瓷茶具創作展

水墨.中國結

機器複製與藝術-看法國大革命二百周年紀念海報展有感

中國畫現代化的迷思

評香港藝術雙年展

中國繪畫美學封閉保守 - 「第七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展」觀後

不再反叛的年代-談近日幾個展覽

中國畫壇後繼無人-看「畫苑留真」有感

英國人物藝術作品展觀後

香港書法展散漫無脈絡

香港書法發展三個時期淺說

藝術與政治

九龍公園雕塑廊是政治舞台

學生運動與藝術

高貴的羣眾,公正的歷史-小記北京所見

那些平凡的臉孔-記天安門大屠殺後

這不是浪漫的年代-談「民主女神」的造型

再談民主女神像

毋建立跡近宗教膜拜的氣氛-從越戰紀念碑到民主女神像

政治運動和文化運動

民運與藝術展覽

從潘天壽一幅畫看中國的民主條件

藝術反思

一個神話的啓示-從黃秋園的作品評論想起

從黃秋園說到書畫用筆

認識現代前藝術的錯誤渠道

需要另一個「啓蒙年代」

林風眠是「世界大師」

當代中年畫家進退維谷

不脫工藝形態的水墨畫-從賈又福畫展說起

接受「國際風格」就是「新一代」? - 談「新一代藝術家作品展」

又見迷宮-談「國際化」思考

變種的「文化候鳥」-談藝術家與移民潮

輕蔑的掌聲

早夭的香港現代水墨

「現代水墨」畫訣

藝術環境

藝術商品化勢所必然

中國畫商缺乏主動性

被漠視的老一輩藝術家-從簡琴齌作品展覽想起

毋製造文化的「近親繁殖」-談藝術雙年展的評選名單

本港視覺藝術欠缺國際聯繫

藝術機構忽視現代的特殊性

博物館的功能-書本還是電視?

談香港視覺藝術前景

笑不出來的笑話

藝術與商業機構

辦畫展應該專業代

在轉型期中的藝術品市場

關於藝評

藝評何罪?

香港有沒有藝評人?

香港早期的藝術評介

毋因情悖理-談「五常談永玉」

藝評-時代的產物

(Beyond Boundaries)
Share
Citation
Rights statement

In Copyright

What does this mean?

This item is covered by one or more copyrights. It is available for research only or use within Hong Kong’s fair dealing rules. Please do not copy, re-use or reproduce this item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copyright holder.

Beyond Boundaries, 畫框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