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如何成為促進「社會平權」的場域? 博物館是否強化了不同社會階層在文化資本上的不平等? 抑或可以賦權弱勢與邊緣團體,使其成為文化再現與展示的主體? 長久以來,博物館被視為是服務文化菁英的殿堂。但在當代,博物館的社會角色,越來越受到關注與討論:博物館應如何關懷邊緣團體,進而成為促進「社會平權」(Social Inclusion)的場域?博物館應怎樣帶領社會反思制度的不合理?博物館又如何能突破有形的建築環境與無形文化認知所造成的隔閡?

本書是作者研究這些重要議題的最新成果。書中以英國的社會平權文化政策為主軸,爬梳二十一世紀以來博物館界積極關懷邊緣與弱勢團體的文化參與權情況。「文化參與」,不只是邊緣與弱勢團體參與博物館提供的各種活動與服務,而是進一歩賦權他們本身就是文化「再現」的主體。

書中收錄了英國、澳洲與臺灣的博物館教育與展覽案例,透過觀察、訪談與觀眾研究,深入了解身心障礙團體的博物館需求,並分析展示邊緣弱勢團體的策展議題與倫理,讓被隱藏的聲音和歷史得以再現,受到重視,從而改變社會的歧視與污名。 書中提到的諸多的新趨勢、新觀念,以及國內外博物館實踐社會平權的展覽案例,不僅能為國內博物館界作為參考,亦可為政府及相關單位施政之借鏡。 — 摘自出版社網頁 

Access level

Onsite

Location code
REF.CCL5
Language

Chinese - Traditional

Publication/Creation date

2015

No of pages

318

ISBN / ISSN

9789863500964

No of copies

1

Content type

monograph

Chapter headings

推薦序

臺灣博物館的文化反省 - Kunliang CHIU, 邱坤良

博物館新思維: 悅納少數、深耕民主與主權 - Sheueyun CHEN, 陳雪雲

正其名, 還其魂 - Kuihsiang CHUANG, 莊桂香

第一部 文化政策與創意實踐

朝向社會平權的文化政策

社區互動與文化參與: 英國開放博物館的理念與實務

第二部 身心障礙者之文化參與權

博物館與身心障礙: 英國與臺灣的法規與實踐概況

無障礙博物館: 英國博物館個案研究

美麗境界: 精神障礙者之博物館經驗與需求

第三部 展示邊緣的聲音

再現/去污名: 精神疾病之展示研究

漢生病人之再現與發聲: 樂生博物故事館之展示建構

再現被隱藏的歷史: 英國奴隸販運史之展覽策略與內涵

結論: 邁向另類策展與實踐

From Margin to Representation: The Museum and Cultural Rights
Share
Citation
Rights statement

In Copyright

What does this mean?

This item is covered by one or more copyrights. It is available for research only or use within Hong Kong’s fair dealing rules. Please do not copy, re-use or reproduce this item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copyright holder.

From Margin to Representation: The Museum and Cultural Rights, 邊緣與再現: 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