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檔案展現了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李文的藝術家、組織者、及作家生涯,內容涵蓋李的個人及合作項目、筆記本及速寫本、在新加坡藝術家村(The Artists Village)的風格成形期、各種文章雜記及書信,以及對各個歐亞藝術家群體及藝術節的廣泛記錄。相關紀錄涉及眾多影像及錄像,呈現了李文及一眾藝術家所參與的各式活動,如藝術家大會(Artists’ General Assembly)、日本國際行為藝術節(Nippon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Art Festival)及於泰國舉行的國際行為藝術節Asiatopia等具開創性的藝術節。

李文 (1957-2019) 是亞洲行為藝術先驅,在新加坡動盪時期成長。彼時,脫離英國殖民地管治的新加坡過渡至馬來西亞聯邦,不久便走向獨立,搖身一變成急速現代化的共和國,建國前景不甚明朗。李文與他的同儕決心重新構想學院藝術的基礎,將其詞彙及技巧拓展成社會參與式的實踐。

在其父親作家李學敏過世後,李文與兄姊五人皆由母親李美蘭獨力撫養。李畢業於新加坡萊佛士書院,隨後任職於大通曼哈頓銀行。在銀行工作六年後,李文於1987年毅然報讀拉薩爾藝術學院。1989年,李加入了由唐大霧創立的藝團The Artists Village (TAV),並因深受該團鼓勵對話的氛圍影響,而與其他成員一同投入各種具時間性的、著重過程的、共同創作的,社會有密切聯繫的藝術工作。在加入TAV一年後,李文在1990年至1992年間赴倫敦理工城市學院(City of London Polytechnic),並於2006年完成拉薩爾藝術學院的藝術碩士學位。

駐倫敦期間,李文經常被誤為中國人。這讓李文開始深思有關身份及藝術目的等命題。然李的父親在新加坡的華文作家圈子內享負盛名,而李文則因從小接受英國殖民地教育而慣用英語進行表述。因身受東方主義的單一化凝視,李文針對由社會建構的意念,在不同的藝術項目中創造了多個「另我」——第一個項目是《黃人之旅》。《黃人》的表演在1992年至2001年間重複進行了十五次(當中第七、第八、第十、第十二及第十四次計劃演出並沒有實行),到訪英國、新加坡、印度、日本、泰國、墨西哥、澳洲及中國等地。此項目一開始的主要目的是要批評東方主義,後來就著演出地點的文化,演變為對自由、氣候變化、謙遜、宗教等議題的沉思。李文的其他行為藝術作品則意味著對歷史及傳統的改寫,當中包括《鬼故事》(1992–2003)、《改寫人體測量學》 (2008)、《Strange Fruit》(2003)、《世界級社會》(1999–2000)及《乒乓成圓》(1998 及2012)。

除了個人創作,李文亦活躍於藝術家自發的倡議項目,尤其是藝術團體黑市國際(Black Market International)及幻想的未來(Future of Imagination,簡稱FOI)、Rooted In The Ephemeral Speak(R.I.T.E.S.)等藝術節。李氏在2003年共同創立了FOI,以測試新加坡國家藝術委員會有否放寬對行為藝術長達十年的箝制。R.I.T.E.S.則是李文在2009年共同創立的平台,以探討聲音作為行為藝術及視覺藝術的一部分。李透過不同的藝術實踐,審視以身體作為媒介的目的及可能性,並反思藝術——尤其是行為藝術——與當世時事的關聯。

李文最初在The Artists Village發表作品,亦曾在新加坡美術館及電力站等地舉行個展,所參與的重要聯展則包括於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及森美術館舉行的《Sunshower》(2017)、於東京宮舉行的《Secret Archipelago》(2015)、新加坡雙年展(2013)、於泰國舉行的國際行為藝術節Asiatopia(2008、1998)、Third Asia Pacific Triennial(1999)、古巴哈瓦那雙年展(1997)及光州雙年展(1995)。李文的作品現藏於新加坡美術館、福岡亞洲美術館、昆士蘭藝術博物館及森美術館等。他於2016年獲頒Joseph Balestier Award for the Freedom of Art,在2014年獲Performance Studies international頒發Artist Scholar Activist Award ,並在2005年獲新加坡文化獎。

李文檔案衍生自文獻庫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的合作,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於後期加盟。本檔案的資料將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