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傑檢視在夏碧泉文獻庫裡發現的文獻

圖片:夏碧泉,再訪威尼斯雙年展的照片縮圖目錄(二之一),1993 年 7 月。
圖片:夏碧泉,再訪威尼斯雙年展的照片縮圖目錄(二之一),1993 年 7 月。

某個炎熱的盛夏早上,我首次到訪已故香港藝術家夏碧泉位於土瓜灣的工作室。我爬了七層樓梯後,累得頭昏眼花。甫踏進工作室,大量雜亂無章的檔案資料映入眼簾。夏氏發明了一套獨特的儲物方法,隨資料的數量和種類增加而調整,而當時工作室平面圖是唯一的指南針。

其後,亞洲藝術文獻庫把夏氏的文獻庫遷移至火炭新址,該些資料也得以整齊有序地排列在架上。為夏氏的文獻庫編制目錄時,我們得以一窺其歸檔方法和曾作的決定。以他組織照片資料的方法為例,他不但為每份照片編目,更會為特別重要的縮圖目錄標上標題。這件作品附帶的縮圖目錄載有他參觀第 45 屆威尼斯雙年展時拍攝的照片,是 1993 年合共 133 份縮圖目錄裡的第 65 份。夏氏使用菲林相機進行拍攝,沖曬負片後將其製成縮圖目錄、相簿和幻燈片,至於將不同類型的資料歸檔時,則分別選用不同的系統。

夏氏長達五十年的存檔工作,往往衍生一個問題:這個資料庫如何促進其藝術實踐?存檔講求的是收集和組織事物,以及賦予事物秩序的能力。驟聽之下,這似乎與創意對立:因我們常把創意與自由連繫,而較少把創意與結構拉上關係;然而這純屬現代人對「創意」的詮釋。雖然聽來有悖常理,但英語的「inventory」(庫存)和「invention」(創作)二字其實均演變自拉丁語的「inventio」 ── 即尋找、發掘和遇見之意。攝影是夏氏存檔的方法之一,每當他外出發掘、記錄和尋求嶄新靈感時,總會帶備相機,而且一絲不苟地整理拍下的照片,又為照片編制目錄。在那段尚未數碼化的歲月,夏收集和備妥這些資料,供創作時翻查拈用,可謂 Google 圖片搜尋器的先驅。在這個令人驚喜的角度而言,創作亦可謂收藏並有系統地整理庫存的成果。

李嘉傑是亞洲藝術文獻庫的館藏助理。

版本

作者

Mickey LEE, 李嘉傑

主題
館藏推介
日期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標籤
展覽史
分享

相關內容

home
尋文覓藝 | 夏碧泉檔案:最後的不期而遇
LIKE A FEVER | 館藏推介

尋文覓藝 | 夏碧泉檔案:最後的不期而遇

夏碧泉檔案項目在火炭工作室的使命告一段落。負責項目的檔案管理員以當中的幾件藏品訴說個人歷程

From Exhibition Documentation Album of 'Henry Moore Exhibition of Sculptures and Drawings'
Ha Bik Chuen Archive 夏碧泉檔案
館藏

Ha Bik Chuen Archive 夏碧泉檔案

AAA Project Space, Archiving Materials
文獻庫推出全新線上刊物《藝文》
新聞稿

文獻庫推出全新線上刊物《藝文》

逢星期一,亞洲藝術文獻庫會刊登新評論和專訪,以及介紹研究館藏內的精選項目

No. 065 Re-visit to the Venice Biennale
No. 065 Re-visit to the Venice Biennale
1 圖片

No. 065 Re-visit to the Venice Biennale

No. 065 (再訪)威尼斯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