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 A FEVER

真真假假、非人非魚話盧亭(二之二)

何慶基思索其「盧亭」展覽的前世今生,以及觀眾迴響。

此札記系列輯錄了何慶基為文獻庫的Facebook專頁活動「與策展人語: 拆拆剪剪何慶基」而撰寫的帖文,以及他與留言者的互動。帖文當時與「何慶基檔案」同期發布。此札記為本系列的次篇,請在《藝文》閱讀首篇第三篇末篇

 

盧亭復活

上回講到盧亭展覽的背景和基本構思,今回進一步看其實際安排、觀眾反應及影響。展覽基本目的,是介紹港人這非人非魚的祖先傳說,也有反思歷史的虛假權威和撰寫模式,和相關的策展思維 。

展覽混合史實、傳說、創意和神話隱喻等多方元素,其鋪排倒要花點心思。為把玩傳統博物館的權威,展覽盡量套用傳統展覽模式。因為喜歡玩弄那些說了等如沒說的「行貨」話,展覽導言基本上照抄歷史博物館關於歷史的導言,當然中間要插入些我要說的重點,否則未能交待展覽理念。

首部份以文字、古籍詩歌等創意/歷史表述來介紹盧亭。為求製造有說服力的真實感,邀請了藝術工作者姜志明製作真人般大小的盧亭雕塑。展覽首部份從歷史事件,包括真實發生但無人提及歷史如1197年大嶼山大屠殺,當中滲入傳說、創意表述等不同形式的隱喻,建構我們認為代表香港的歷史、文化的神話,之後交予不同創作者製作古物作歷史證據。此部份的展覽標題叫「我們由海上而來」,解說我地祖先嘅獨特起步點。

展覽另一部份關於蜑家人。一直有傳說話盧亭乃蜑家人直系祖先,而蜑家人自古以來,均存活於水陸之間,受盡歷朝及英人壓迫,處處引證這非此非彼、游走不同空間而長受壓迫的命運從未終斷。 

展覽也觸及文化機構如博物館的假權威。特別是在藝術精英化年代,嚴肅的展場、策展人的艱深胡言亂語,往往令公眾感無知無力,假權感遂隨勢而生,任由策劃人告知誰優誰劣、孰真孰假。展覽設計利用博物館語言的權威,例如巨大盧亭模型、展場中委托繪製的1197大屠殺大型油畫,還有鋪上絲絹典型展覽箱內的盧亭古物,即使是假的也被展場氣氛和擺設變真。為再加強說服力,請來美國朋友Eric Wear攝製錄像,他戴上煲呔坐於書架前,講解新近發現盧亭古物的歷史意義。經過打煲呔鬼佬認真確認,定可強化盧亭的「真實性」。

開幕後我特意在展場觀察,發現觀眾反應迴異。有人看完後肯定展覽作假,努力構思的故事瞬被否定,自然不悅。但當觀眾全然相信展覽述說的歷史時,我感覺更複雜。有位爸爸認真向女兒解說:「哪,舊陣時我地嘅祖先就係咁生活嘅啦!」聽到這說話我理應開心,但對欺騙他人特別是小朋友,又感到無比內咎。不禁自問我策展這展覽「究竟想點」?想了好一段時間,發覺我要的,是觀眾走出展場後腦袋混淆,未辨真假。這種脫掉「權威真實」的含糊狀態,正是步進搜尋、獨立思維第一步,而這非此非彼的混淆狀態,是醒覺的第一步,也是典型的盧亭。

遺憾的是,展覽開幕後除小撮人外,公眾及傳媒反應冷漠且不明所以。原打算連續五年舉辦相關盧亭展覽,看能否把神話變成深入人心,最後變得真實。計劃中每年聚焦不同題目,如神話如何被潮流化,或被扭曲商品化等。第二年的盧亭展覽反應仍冷淡,第三年展覽因缺資金已大為縮小,當然不為注意,之後心灰意冷,決定放棄繼續。

奇怪的是,盧亭消失了十多年後忽然復活。2014年天邊外劇場( Theatre Horizon)在愛丁堡國際藝穗節,以盧亭為主角演出《盧亭》,隨後在港演出《漁港夢百年:初入夢鄉》。2016年演出二部曲「噩夢連場」和2018年第三部曲「大夢初醒」,均以盧亭為主角,探討香港的歷史命運及當前處境,引來熾熱討論。之前盧亭亦有在流行媒體出現,2011年無線電視的《香港玄案》,有一集以「尋找盧亭人足跡」為題。

2014年香港動漫頻道製作「香港美人魚傳奇:盧亭」於網上發表。2016年有三位國內及本地評論人指出,周星馳的電影《美人魚》中主角實乃盧亭。2018年陳果導演的《三夫》,直指女主角小妹乃盧亭一族,而多年來視覺藝術工作者如張嘉莉、鮑藹倫、林東鵬等,紛以盧亭為題創作。 

盧亭復生,當然令我受寵若驚,但更值得深思的是,為何盧亭忽然復活?

(順便一提,當年三個盧亭展覽均獲不少文化、學術和藝術界朋友慷慨參與和支援,這系列展覽絕非我個人成就,這裡得說明並向他/她們致謝。)

 

 

[以下截圖是何慶基的Facebook帖文及與留言者的互動]

 

 

何慶基(1956–)身兼藝術家、策展人、藝術評論家和教育工作者,自1984年從美國回流後,於香港及國內多個著名藝術組織和高等教育機構擔任重要職位。他退休前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曾任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總監、香港民政事務局高級研究主任、上海當代藝術館創館館長,以及西九龍文化區博物館顧問小組成員等。其策展和著作提倡從更宏觀的視覺文化脈絡理解藝術,以及藝術應該貼近群眾,開拓香港文化身份的想像。

版本

作者

HO Hing Kay Oscar, 何慶基

主題
札記
日期
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
標籤
藝術書寫 展覽史
分享

相關內容

thumbnail_0
與策展人語: 拆拆剪剪何慶基
寫作系列

與策展人語: 拆拆剪剪何慶基

本札記系列輯錄何慶基在2021年七月份於文獻庫的Facebook專頁發表的中英雙語帖文,帖文當時與「何慶基檔案」同期發布

Talkover_2007_list
回到未來時:當代藝術與香港回歸
LIKE A FEVER | 札記

回到未來時:當代藝術與香港回歸

陳建濃、黃湲婷、李嘉傑

oscar ho home
香港——追尋身分的策展之旅
LIKE A FEVER | 文章

香港——追尋身分的策展之旅

何慶基記述他由尋找香港獨特的文化身份,到努力消弭這觀念的轉變。

Oscar Ho Hingkay Archive Banner
Oscar Ho Hing Kay Archive 何慶基檔案
館藏

Oscar Ho Hing Kay Archive 何慶基檔案

Hong Kong Reincarnated: New Lo Ting Archeological Find 香港三世書之再世書:盧亭考古新發現
館藏

Hong Kong Reincarnated: New Lo Ting Archeological Find 香港三世書之再世書:盧亭考古新發現

Lo Ting: New Discovery on 1197 Massacre 盧亭:1197大屠殺新發現
館藏

Lo Ting: New Discovery on 1197 Massacre 盧亭:1197大屠殺新發現

antique2
與策展人語: 拆拆剪剪何慶基
活動

與策展人語: 拆拆剪剪何慶基

2021年7月5日至30日

loting_homelist
盧亭系列之怪物奇美拉:繪畫工作坊
活動

盧亭系列之怪物奇美拉:繪畫工作坊

2023年8月26日 (星期六)
香港時間早上11時至下午1時

(Deconstruct and Edit - Oscar Ho on Curatorship)
Deconstruct and Edit: Oscar Ho on the Art of Curating
藝術家專集

Deconstruct and Edit: Oscar Ho on the Art of Curating

拆拆剪剪 - 何慶基展覽策劃故事
HO Hing Kay Oscar, 何慶基
2016

Mapping Identities: The Art and Curating of Oscar Ho
Mapping Identities: The Art and Curating of Oscar Ho
藝術家專集

Mapping Identities: The Art and Curating of Oscar Ho

身份何在:何慶基的策展工作及藝術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