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 A FEVER

尋文覓藝 | 某年某月某地,某人想告訴你

張嘉倫探索文獻庫中有關目前社會運動的小誌館藏。

 

什麼是小誌(zines)?它們可看似書本或小冊子,常為A5大小或更小,或配上插圖、或手寫,或拼貼;不過重點又似乎不在於其外觀,而是因人而異的主觀體驗:於我而言,閱讀小誌就像當所有人都在舞池狂歡之際,往我耳畔竊竊私語道來的一個秘密。就像重拾十六歲時製作的那盒睽遺的音樂卡帶。也許是我將小誌中熱情卻大意的痕跡誤作親密感了:這些痕跡常流露於小誌中的語病、錯別字、匆匆裝訂在一起的紙張,和參差不齊的書角。也許這種親密感是有意為之的:許多小誌以匿名或暱稱出版,細數素未謀面的人內心深處的不安,卻決不吐露作者身分。但是在一個安靜的冬夜裡,在環抱臥室的孤寂中,閱讀小誌總讓我感到不那麼孤單。

小誌的定義見仁見智。純粹主義者會斷言,牽涉編輯和設計師的刊物都不能稱為「小誌」。而我偏好由文獻庫去年的駐場小誌圖書管理員Holly Callaghan、Nicola Cook和Loesja Vigour下的定義:只要創作者說是小誌,便是小誌。 (話雖如此,Holly曾在她的小誌《This is fake diy》中告誡,品牌和機構時會「利用小誌充當權宜之計裝多元扮前衛」。)

把刊物稱為小誌,是向獨立企劃固有的「低保真」、DIY(但有時也會與人合作)精神致敬,聲明你向世界發布作品不需出版商的許可。當把持主流出版和藝術界的人繼續側媚白人異性戀順性男,資源和機會都為他們傾斜,製作和出版小誌正可成為一種反抗姿態。

在香港,正當Zine Coop或「展銷場」等小誌人(zinesters)長久以來致力製造小誌並推廣其文化,另一邊廂小誌隨著去年的反修例社會運動煥發出新的含義。各種形狀大小的小誌,自去年六月的抗爭開始流通。文獻庫館藏助理周亦瑤告訴我,它們通常在「共享創意-禁止改作」的創作共用授權下自由分發,可自共享雲端下載和印刷,或取自藝術家和小誌社交媒體上的QR鏈接。它們有時存於獨立書店整齊的書堆中,有時在示威中由滿頭大汗的義工手上徜徉出去,有時在Facebook上風行廣傳。有些小誌向英文讀者說明抗爭;或以時間線和日誌記錄運動,湊合成另類的個人檔案卷;有些則配以幽默慧黠的評述。Zine Coop和資深小誌人吳小盈正在其巡迴展覽《自由—Hi! 香港社運小誌》中展示部分收藏。

 

Image: A selection of the zines at AAA. Photo: Debby Tsui.
圖片:文獻庫的小誌館藏選輯。徐皓霖攝。

 

文獻庫今年稍早發布的小誌圖書館收納了當中一些小誌。小誌圖書館由前館藏經理林亦凌和前館藏助理蕭純蕙纂輯,旨在重組以往散落在文獻庫各類別中的小誌。林亦凌說,小誌為推動民主的媒介,把它們收編進館藏,是推進了「顯其不彰」的使命。她起初將小誌收編到三個重點類別上,即藝術家創作的、藝術空間製作的,和有關當代藝術的;但此後有賴文獻庫團隊成員周亦瑤、林兆輝和梅傲雪的努力,收藏範圍現已擴展至包涵那些有關反修例這場回歸以來最大型社運的小誌。 

小誌是應對不斷發展的社會運動的理想媒介:它低成本,易於製作和發布,意味著創作者可以對事態發展作實時反應,又不似純資訊小冊子或文章般古板無新意。在香港,製作小誌的不僅是小誌人、插畫家、藝術家或作家;也可以是無政府主義者,社運人士和示威者。小誌中常見的片段式小品排除了結論之必要,不像書本,或多或少總需要一個定論。這也容許創作人隨心所欲地發揮創意甚或作激進的政治主張,而毋須擔心被商業書局拒諸門外。周亦瑤認為:「小誌此一形式體現人們以主觀、個人、內心,以及情感角度,記錄和分享社會政治運動。它的流通量小,因此總是面對面送到讀者手上,這也是小誌的介入方式之一。」

* * *

我最喜歡自我照料(self-care)類別的小誌。有別於主導抗爭策略討論的網上論壇和Telegram, 此類小誌提供實用知識和沉澱的空間,就像作者和讀者間一道內省的橋樑。它們教授網絡安全技巧、在動盪時期如何梳理情緒,以及在示威中受傷的基本急救法。例如,Yan Yu的《自己香港自己救,自己受傷自己救》是一本繪本小冊子,青檸色背景的薄紙上,印刷了各式應對胡椒噴霧或催淚氣體傷害的家居用品,例如樽裝水、嬰兒洗頭水,梳打粉等。含蓄創作的《事後情緒事》是一本黑白小誌,以線條畫綴以短句,為經歷悲憫疲憊的人們提供自理建議:深呼吸,儘管哭或笑,做伸展運動,給自己一個擁抱。當中有這麼一句:「當你覺得舒服返啲,平靜左,你可以擁抱身邊向你求助既人」。

那本遊行後流落到你袋中的小誌,並非為圖利而作,不像買賣書本的交易,要你用金錢換取智慧。某年某月某地,某人只想問候你是否安好,僅此而已。就此層面而言,小誌完美地體現了抗爭中陌生人之間的手足情誼和互相扶持。  

即使香港人對示威和抗爭策略的看法爭持不下,這些小誌仍然反映出貫徹抗爭運動的團結心, 同時為這股潛流助瀾。過去數月,當有人關乎抗爭而逝、暴力衝突充斥直播畫面,促使專家警告社會面臨心理健康危機;「齊上齊落」、「一齊嚟一齊走」等口號就愈發熾熱地湧現。反觀以往的社運,不同陣營總是傾向因歧見而互相攻擊——例如應否將抗爭升級、誰是「大台」等等——繼而互相指責對方沒有為香港站出來、站得不夠前。

然而,在這場抗爭中,人們前所未有地關心彼此的身心健康、重視對手足 「不篤灰、不割蓆」的價值觀,以及關注常被誤解為自私的「 自我照料」之重要性:這就如在水底久久屏息後呼吸的一口空氣般不可或缺;也是在週而復始的抗爭疲勞和創傷後遺之後,喘息及重新啟航的機會。在努力徒然、境況無望之際,我們不容低估好好照料自己所蘊藏的變革力量:它讓人們繼續前進。

 

張嘉倫是文獻庫的副編輯。

 

由馬碧筠翻譯自英文原文。

版本

作者

Karen CHEUNG

主題
館藏推介
日期
2020年1月24日 (星期五)
授權條款

In Copyright

標籤
藝術書寫
分享

相關內容

Shortlist | The Semi-Autonomous Zine
推介館藏 | 半自主小誌︰走在獨立出版的邊緣與外圍
LIKE A FEVER | 館藏推介

推介館藏 | 半自主小誌︰走在獨立出版的邊緣與外圍

是次推介館藏主題為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小誌和獨立出版文化。

Zine_009
做咩Zine
活動

做咩Zine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下午7時至8時30分

 Nam2 Haa5 Zine_homelist
諗吓Zine:小誌與書密密傾
活動

諗吓Zine:小誌與書密密傾

2021年5月21日至2021年7月23日

Zine_001
駐場計劃 | Holly Callaghan、Nicola Cook、Loesja Vigour
活動

駐場計劃 | Holly Callaghan、Nicola Cook、Loesja Vigour

2019年4月7至13日

jic_Homelistimage
《別具一格: 新書上架》
活動

《別具一格: 新書上架》

2021年12月6日至2022年1月25日

Save Hong Kong Ourselves, Self Help First Aid
Save Hong Kong Ourselves, Self-Help First-Aid
小誌

Save Hong Kong Ourselves, Self-Help First-Aid

自己香港自己救, 自己受傷自己救
Yan YU

Beatrix_homelist
在家學習|小誌實驗
教學及參與

在家學習|小誌實驗

彭倩幗介紹小誌作為記錄觀察、情感和想法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