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文獻看藝術史,看到的會是種怎樣的藝術史觀?藝術史觀本身是客觀還是主觀?怎樣的人和事才值得寫進藝術史?藝術史到底是單一的,還是由多條平衡線索交織而成的?

亞洲藝術文獻庫就以上種種問題,於《拾月當代》期間設置一個讓參與者可以自主策動的藝文獻空間,透過行動和創作重新詮釋亞洲藝術文獻庫的當代藝術文獻收藏。

我們很高興邀請了藝術史學家 Pamela Kember 與 藝術家 李鴻輝 先後進駐及策動這個藝文獻空間,探索書籍的本質和意義,並嘗試提供更多不同的角度和可能性,反思藝術文獻與當代史的關係。

我們將歡迎公眾一同參與,邀請他們從自己的藏書中捐出或借出任何有關當代藝術、文化及人文科學的書籍,成爲這個計劃的一部份。

討論會

Pamela Kember —「牆與書」

2008年10月3日(星期五)下午5時30分至7時30分

李鴻輝 — 「見書不是書」

2008年10月17日(星期五)下午5時30分至7時

與李永財、Pamela Kember及李鴻輝談書

2008年10月17日(星期五)下午7時至8時

亞洲藝術文獻庫實驗室
座位有限,敬請訂座

 

場地贊助

Art in Hong Kong, Sino Group

主辦單位

Asia Art Archive
October Contemporary 拾月當代

 

 

 

相關內容

Unbookshop
Unbookshop
藝術家專集

Unbookshop

非書店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