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家,我寫我所聽到的。我是無形者的秘書……我的責任不是審問,不是判決。我只需要寫下文字,然後測試它們是否穩妥,我所聽到的是否無誤。」

「…而無形者會否不將你看待為它的秘書?會否你早已被辭退,但信件寄失了?會否你從來沒有獲聘?你有考慮過這些可能性嗎?」

—節錄自Elizabeth Costello (2003), J. M. Coetzee作。

是次講座,文獻庫駐場藝術家Banu Cennetoğlu將會討論藝術家可以如何在管理文獻庫中分飾多角,例如是作家、看守人、或是主持。她的疑問是,藝術家如何能夠為被滅聲的一群發聲,而同時又不堵塞他們的能動性。

她的藝術圍繞名單和檔案,並關注生產的政治、分類法、及知識的轉播。她最近期的作品Made in Fall. . . (2018)是128小時長的錄像,完整及順時序地記錄下她自2006年以來蒐集的數碼影像。Cennetoğlu 亦是The List 計劃的主持人, 與歐洲人權非政府組織 UNITED for Intercultural Action 合作。此計劃取材自資料庫,記錄自1993年在歐洲境內及邊境中喪生的難民、尋求庇護者、及移民,並與機構合作,透過廣告牌、海報、及報章等公眾媒體將名單的內容公開。

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公眾報名參加。

圖片:由Banu Cennetoğlu提供。
圖片:由Banu Cennetoğlu提供。

Banu Cennetoğlu 為居於伊斯坦堡的藝術家。 她曾於多個藝術機構舉行個展,包括紐約SculptureCenter (2019)、倫敦 Chisenhale Gallery (2018)、波恩Bonner Kunstverein (2015)。聯展包括洛杉磯哈默博物館 Stories of Almost Everyone (2018)、雅典/卡塞爾 documenta 14 (2017)、米蘭尼古拉·特魯薩爾迪基金會The Restless Earth (2017)、第10屆光州雙年展 (2014)、穆爾西亞Manifesta 8  (2010)、及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土耳其館 (2009)。

Özge Ersoy 為亞洲藝術文獻庫公共項目總監。

此駐場計劃為《Who Owns It?》系列的一部分。此系列探索使用者如何透過積極參與去改變機構。人們如何圍繞一個共同的志向建立歸屬感?種子收集者與博物館策展人,或難民營與暫存的神社之間,有什麼共通點?透過一系列的公開講座和特約撰稿,文獻庫將邀來藝術家、建築師、農夫和學者,一同反思使用者如何生產、收藏、建立及破壞。

此駐場計劃為夏碧泉檔案研究項目 (2016-2019) 的一部分,該項目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贊助。

 

 

相關內容

list_phoebe_ozge
黃小燕與Özge Ersoy對談
LIKE A FEVER | 對話

黃小燕與Özge Ersoy對談

黃小燕、Özge Ersoy

(只提供英文版)

HOME (1)
關於公德︰與Vasif Kortun對話
LIKE A FEVER | 對話

關於公德︰與Vasif Kortun對話

「公共性」並非一項預設條件,而必需努力習得。以下為Vasıf Kortun與Özge Ersoy討論藝術機構、公眾和機構聯盟。

ZhengBoimage15Dec
鄭波 | 活藏品
活動 | Who Owns It?

鄭波 | 活藏品

2018年12月8日 至 2019年3月6日

list-zhengbo-01-01.jpg
駐場計劃 | 鄭波
活動 | 夏碧泉文獻庫項目

駐場計劃 | 鄭波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

dates
駐場計劃 | Banu Cennetoğlu
活動 | 駐場計劃

駐場計劃 | Banu Cennetoğlu

2019年2月16日至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