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文獻庫與大館當代美術館共同為教育工作者舉辦一系列教學活動,探討文獻作為創作及探究的途徑,並為當代藝術展覽提供不同的觀看方式。活動將結合展覽《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開展講座及為教師而設的工作坊,該展覽由已故香港藝術家夏碧泉收集所得的海量文獻出發,展出藝術家受文獻啟發而創作的新作。

 

「老師早晨」系列講座 | 與學生在當代藝術展覽中對話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香港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1時30分

當代藝術展覽往往令人覺得深奧莫測,教育工作者如何能在展覽中與同學展開討論,從而讓他們與展覽和藝術作品建立有意義的聯繫?

獨立策展人、藝評人梁展峰將以展覽《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為例,在觀展過程中融合參與式學習和視覺思維策略的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提問,促進包容性的討論和批判性思考,共同探索展覽及作品的意義。在是次講座中,梁展峰亦會結合遊戲和自身展覽導賞的經歷向參加者示範以參與式導賞的方式觀看當代藝術。

參加者可將這些觀賞方法應用於大館當代美術館的最新展覽《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墨城》和《信任 & 困惑》的導賞中。是次活動亦將包含策展人的展覽介紹。

活動費用全免。如欲參加,請按此登記。

講者及主持
梁展峰(獨立策展人、藝評人)

語言
廣東話

地點
大館當代美術館,洗衣場石階(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

名額
60

報名截止日期
2021年5月19日(星期三)

 

教師工作坊 | 集體拼貼:想像與詮釋

場次一: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香港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將於活動開始前提供簡單午餐)

場次二:
2021年6月5日(星期六)香港時間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30分
(包括《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展覽導賞) 

*兩個場次工作坊內容相同

是次工作坊中,參加者將有機會深入夏碧泉檔案,利用文獻中的物件、圖像和文字的視覺元素組合,探索文獻語境下的創意藝術學習體驗和創作。

《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林穎詩將為老師闡述作品《思考工作室》的創作過程,讓參加者體驗影像拼貼的藝術實踐。藝術家將帶領老師們一同嘗試以手機創作集體拼貼,用影像捕捉我們對一個地方的認知,並探索這實踐如何有助學生開展創作研究。

活動費用全免。如欲參加,請按此登記。

講者及主持
林穎詩(藝術家) 

語言
廣東話

地點
大館11座1樓「A 倉工作室」(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

名額
每場 15 人

報名截止日期
場次一:2021年5月19日(星期三)
場次二:2021年6月2日(星期三) 

 圖片:影像拼貼,由不同手機及平板電腦展示的影像所構成。由林穎詩提供,2021年。
圖片:影像拼貼,由不同手機及平板電腦展示的影像所構成。由林穎詩提供,2021年。

是次系列活動為亞洲藝術文獻庫教師專業發展計劃「教學實驗室」系列的一部分。項目為香港教師和職前教師設計,亦歡迎藝術家教育工作者和博物館教育工作者參與。如有需要,我們將為參加者頒發證書,作為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證明。

  

林穎詩於2015年在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畢業,是一位錄像藝術家,在香港生活及工作。林氏的影像常由偶然遇見的事物及情景所構成。對她而言,攝影機是感官的延伸,幫助她捕捉特定的空間及時間。作為影像的製造者,她讓觀眾經歷那觀看的體驗、與被攝之物對話,產生新的意義。林氏觀看城市裡的風景,並把日常的觀察轉化成描繪心境的流動影像。

梁展峰現為獨立策展人,於各大學兼任講師,教授視覺文化理論及藝術行政。梁氏現專注策劃不同形式的展覽以介紹香港藝術,如:文化展覧「火花!新遊社:文創導賞員@社區」(2017)和 K11 Art Mall購物藝術館開業藝術展《藝遊》(2009)。 梁氏為藝評組織「Art Appraisal Club」成員和國際藝評人協會香港分會會員,亦是M+博物館義務導賞員。 

亞洲藝術文獻庫「學習及參與計劃」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及 C. K. and Kay Ho Foundation 贊助。

合辦

相關內容

output-onlinepngtools (1)
與藝術文獻建立個人連結
教學及參與

與藝術文獻建立個人連結

林穎詩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鼓勵同學建立與文獻庫的個人連結從而衍生新的知識和想像

Lesson Plan home list2
文獻庫作為創意探索的平台
教學及參與

文獻庫作為創意探索的平台

謝小華老師以檔案為出發點,展示學生如何與看似晦澀難懂的資料互動、產生共鳴和聯想,從而受啟發從多元角度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