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驗室」是亞洲藝術文獻庫(文獻庫)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之一,今年以行爲藝術為題。

行為藝術是甚麼,又為何重要?是次「教學實驗室」講座以李文檔案作為出發點,簡介行為藝術在新加坡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歷史。講座亦會介紹李文的作品,並探討他所接受的繪畫訓練如何影響他在行為藝術上的發展。

講座將首先概述新加坡行為藝術史上的重大事件,後以李文的藝術實踐作案例,審視其速寫本、筆記本和行為藝術,從而了解他如何將繪畫視為以時間為基礎的媒介、將行為藝術視為圖像形塑。同日亦會舉行李文檔案展覽「形.色.動」的導賞。

李文(1957–2019)與同世代藝術家定義並形塑了亞洲行爲藝術,其作品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除了獨立的藝術工作,李亦一直活躍於新加坡藝術家村、幻想的未來(Future of Imagination (FOI))、Rooted In The Ephemeral Speak(R.I.T.E.S.)、黑市國際(Black Market International)等藝術家群體和藝術節。2003年,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放寬了針對行為藝術的十年禁令,減低了為之提供資金的限制,促使李隨後於同年創辦FOI以測試放寬成效。

 

講座 | 2019511日(星期六)上午11時至下午12時30分

講者
武洪章臺(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

語言
英文

對象
教授任何學科的老師。亦歡迎公眾參與。

同日下午12時30分到1時將舉行「形.色.動」展覽導賞供教師參加。

 

教師學習社群

教師可在此社群中集思廣益,討論如何在課堂中應用亞洲當代藝術素材、設計教案,以及在學校嘗試實行新構思。參與的老師將互相分享不同的想法,以建構互助的學習平台。

成功報名參加「教師學習社群」的老師必需出席第一節工作坊及第二節分享會。

教學實踐工作坊 | 2019511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5

香港藝術家兼藝評人梁寶山將以生動的方式協助教師鞏固講座知識,帶領參加者設定教學主題、觀察並反思課室設置的表演性,以及與參加者即場分組進行實驗性行為藝術表演,從而學習如何靈活運用李文及其他藝術文獻,向學生講解行為藝術。

教師分享會 | 201968日(星期六)上午1030分至下午130

參與者將以小組形式分享各自的教學實踐,探討在課堂上與學生介紹行為藝術的經驗和所面對的困難。梁寶山將主持討論並就分享給予意見。

主持及講者
梁寶山(藝術家兼藝評人)

語言
廣東話

對象
所有學科的老師(特別歡迎通識科及視覺藝術科老師)。亦歡迎對文化及藝術充滿熱誠和興趣、積極投入的老師。

名額
30人

梁寶山
殖民地最後一代大學生,以記者身份見證回歸;關注藝術生態、城市空間及文化政治等議題。曾為「Para / Site 藝術空間」、「獨立媒體(香港)」、「伙炭」及「文化監察」成員。文章散見於《信報》、《獨立媒體》及《號外》;亦曾為《藝術界》(Leap)、《藝術新聞(中文版)》、「典藏」《今藝術》及《端傳媒》等華文平台撰稿;編著有《殖民地的現代藝術─韓志勲千禧自述》、《七一孖你遊香港》(白雙全作品集)、《Q[蹺]K[蹊]─陳育強標本集成》及《楊秀卓紅色二十年》等。現為藝評組織Art Appraisal Club成員。近年梁氏致力研究藝術勞動,並於2017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學位。新著《我愛Art Basel──論盡藝術與資本》在港、台大獲好評。

展覽「形.色.動」由3月13日至6月29日於文獻庫圖書館進行,期間展出李文的畫作、筆記及演出紀錄。

亞洲藝術文獻庫「學習及參與計劃」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及 C.K. & Kay Ho Foundation 贊助。

 

 

相關內容

Lee Wen Archive
Lee Wen Archive 李文檔案
館藏

Lee Wen Archive 李文檔案

lee wen thumbnail
表演永不息止
LIKE A FEVER | 札記

表演永不息止

Bruce Quek省思偶然性、與怪異零散細碎並存的制度秩序,以及獨立檔案館的意義。

Performance_homelist
課室中的行為藝術
教學及參與

課室中的行為藝術

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行為藝術練習反思學習的概念

leewan Mini course
從繪畫到行為藝術:李文檔案
教學及參與

從繪畫到行為藝術:李文檔案

觀看影片:探索新加坡及東南亞行為藝術的歷史,及藝術家李文的藝術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