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設定時間的現實主義:韓國藝術 1953 – 1995年

午間講座由密西根藝術史家奇廷泫主講。

韓戰於1953年暫告一段落,舊有的政治層級和價值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新方向和壓力,令韓國藝術家於戰後數十年仍然漂泊無定。他們後來是如何重新想像連串新行動?他們的作品又如何成為社會及藝術論述交疊、競爭激烈的場域?本講座透過分析 Jun Min-cho、金洪疇、Oh Yun、申鶴澈、Park Bul-ddong 及 Sung Neung-kyung 等藝術家的作品,從宏觀的角度探索一些在韓國藝術史上重要的主題及發展。講座後,講者將與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黃湲婷進行對談,同時設問答環節,大會將提供簡餐。

奇廷泫是密西根大學藝術史系助理教授,專門研究現代及當代藝術。她為《藝術論壇》撰寫多篇文章,題材廣泛,觸及日本具體派、謝德慶、Anish Kapoor、河原溫及李禹煥等主題。其戰後韓國藝術專著《Contemporary Korean Art: Tansaekhwa and the Urgency of Method》(明尼蘇達,2013),是首本入圍美國大學藝術學會 Charles Rufus Morey Prize 的亞洲現代及當代藝術書籍。獎項專為表揚出色的藝術史書籍而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