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當代藝術?「當代」隨著世界各地多重區域及本土歷史而不斷演變,文獻庫就此議題邀請教育工作者、研究員及藝術工作者舉行一系列「教學實驗室」講座,旨在提昇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當代藝術的信心。

是次講座由文獻庫駐場教育工作者陳育強主持,通過比較歐美不同時代中的幾段藝術史實與當其時的社會變化,闡釋當代藝術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景象。陳氏亦將探討物質性、文化意義及精神性等三個藝術創作的原理,以說明如何透過此三方面解讀當代藝術。

陳育強 | 當代藝術:從過去到現在 (第一節)
陳育強 | 當代藝術:從過去到現在 (第二節)

在未來數個月,文獻庫研究員武洪章臺、翁子健,以及文獻庫2015年駐場教育工作者楊秀卓,將從更多其他角度及文化情境揭示當代藝術的複雜性。

講座將提供內容大綱和延伸閱讀予參加者。講座後設有文獻庫圖書館導賞(特別為教育工作者而設)。

語言:廣東話
對象:
所有課程及學科的教育工作者,特別鼓勵視藝科與非藝術科老師結伴報名。講座亦歡迎學生及公眾人士參與。參加者毋須具備藝術史知識。
名額:60
費用:全免

截止報名日期:2017年3月10日(星期五)

如需索取書面證明以供向校方申請出席是次活動之用,請電郵至learn@aaa.org.hk或致電2844 1121與我們聯絡。文獻庫將應要求頒發證書予完成整個活動的參加者。

陳育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後於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獲得藝術創作碩士。曾參與逾百個展覽,包括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第二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等。陳氏曾擔任《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主編多年,並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任教逾25年。現為Para Site藝術空間及香港美感教育機構董事局成員,以及為亞洲藝術文獻庫和雅禮協會擔任顧問。

駐場期間,陳氏將深入探討香港中學文憑的課程內容與實踐;而擁有不同興趣、能力和目標的學生,又如何透過學習藝術,得以推動個人成長和創意思維的發展。


「教學及參與計劃」贊助:

相關內容

ContemporaryQuestionnaire_fn1
「當代」調查續篇 (一)
LIKE A FEVER | 文章

「當代」調查續篇 (一)

Rasheed ARAEEN、姜苦樂、陳育強、Mella JAARSMA、楊天娜、祈大衛、韋一空、Patrick D. FLORES、Richard STREITMATTER-TRAN、Nora A. TAYLOR、Judy Freya SIBAYAN

Image: Teaching Labs, 2016.
教學實驗室
活動

教學實驗室

每年一度的「教學實驗室」教學專業發展系列,旨在與本港學校和教育工作者合作建立一個探討教學實踐的學習社群,並致力提昇他們對在課堂推行當代藝術與文化教學的信心。

Kurt Chan.
駐場教育工作者 | 陳育強
活動 | 駐場計劃

駐場教育工作者 | 陳育強

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