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小誌館藏踏入兩周年,亞洲藝術文獻庫於圖書館舉辦書籍展覽《諗吓Zine:小誌與書密密傾》,探討小誌如何補充、豐富,甚或挑戰既有的藝術史敘事。展覽透過將小誌與書籍及各類短期活動刊物配對展出,激發主流機構與個人藝術表達之間的對話,探索兩者可衍生出怎樣的討論。

文獻庫的小誌館藏始於2019年4月,現收藏逾500本小誌。我們最初蒐集小誌,是為了記錄藝術社群內未被記錄的或小眾的聲音,以認識小誌媒介在這時代的傳播流通。在是次展覽中,館藏團隊由館藏中挑選,再配對展出了以下的小誌與書刊:

 

《阿史前傳》(ZIN.FOF) x 《馮火:號外》(EX.USA.FFE)

《馮火》是廣州和順德藝術家團體出版的同名小誌月刊,於2013年面世,由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日本的創作者供稿,內容涵蓋文字、繪畫和攝影作品。馮火的成員視小誌為紙上的藝術展覽,以回應廣州缺乏展覽機會的狀況。

《阿史前傳》和《馮火:號外》為馮火的成員分別在中國和海外首次展出時出版的展覽目錄。我們把《馮火》的小誌月刊與此兩本展覽目錄配對起來,探索馮火如何創造自身的展覽歷史。

延伸閱讀 :《馮火》(ZIN.FOF)

 

《DEATH IS A PORTAL*》(ZIN.GPA2) x 《Papaya: Independent Contemporary Art and Culture in Manila (All Holdings)》(PER.PAY)

 2008年,Green Papaya Art Projects出版第一期(亦是唯一一期)《PAPAYA Magazine》免費雜誌,以回應對加諸馬尼拉藝術機構上的政治掣肘。雜誌收錄了由Lourd de Veyra、Hou Hanru與Hans Ulrich Obrist、Ringo Bunoan、Lena Cobangbang、Andy Mukherjee及James Ong撰寫的文章,以及其他藝術家、作者和攝影師的作品。

逾十年後,名為《DEATH IS A PORTAL*》的小誌出版,紀念Green Papaya Art Projects創立20周年。小誌貫徹服務社群的初衷,收編了20張海報,以展現創作人對疫症大流行的所思所想。

文獻庫亦於2021年2月推出了Green Papaya Art Projects檔案,蒐集這個於馬尼拉活躍時間最長的藝術家營辦機構的活動記錄和文獻資料。

Norberto Roldan(Peewee)的回應

 

《文獻庫:十年(Night Book)》(ZIN.AAA) x 《文獻庫:十年》(REF.AAA)

《文獻庫:十年》是文獻庫因應十周年誌慶而出版的刊物,多方面記錄文獻庫於2000年至2010年間的工作。配合該書出版的小誌《Night Book》以輕鬆的角度側寫文獻庫的軌跡,包含員工、合作藝術家和其他藝術組織的創作。

陳基寶的回應

  

《RESBAK Zine: Volume 3》(ZIN.RES) x 《RESBAK Zine: Volume 4》(ZIN.RES) x 《RESBAK Zine: Volume 5》(ZIN.RES) x 《Looking for Another Family》(EX.KOR.LAF)

RESBAK(Respond and Break the Silence Against Killings)是一個由藝術家、記者和文化工作者組成的團體,旨在呼籲公眾關注全球的政權暴力。成員蒐集視頻和圖片、製作錄像、舉辦電影放映會和出版小誌。是次展出的小誌收羅以菲律賓語及英語撰寫的文章,回應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為打擊毒販採取的血腥手段。我們將小誌與《Looking for Another Family》展覽的目錄配對,該展覽於2020年在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舉辦,RESBAK是15個參與的藝術家單位之一, 展出了他們運用社交媒體的藝術創作。

RESBAK 的回應

 

《一起毛》(ZIN.LCF3)《一起毛》(第二版)(ZIN.LCF3) x 《假如(在一起)》(EX.HGK.CWL)

展覽《火花!假如(在一起)》於2014年在「油街實現」藝術空間舉行,檢視各個自主集體創作團體的現況、潛力和成果,以及對社區的影響,出版了展覽目錄《假如(在一起)》。我們安排同場展出的兩本小誌《一起毛》初版和第二版是該展覽的「山寨版」場刊,讓藝術家和策展人以輕鬆的手法分享未有在康文署官方場刊中刊登的各種「獨家」想法和見解。

 

《活化報》、《活化墟報》(ZIN.WFT) x 「獨立藝術團體/計劃檔案(香港):活化廳」

活化廳是由多位香港藝術家、策展人、藝評人、研究員和教育工作者組織的非牟利藝術團體,自2009年起運作至2015年,提供一個有如社區會堂的另類藝術空間和平台。我們在是次展覽精選展示活化廳的「獨立藝術團體/計劃檔案」,包涵活化廳捐出的短期活動刊物以及相關剪報。和此檔案一同展出是《活化報》和《活化墟報》,為兩份於2012年以社區報形式出版的小誌,每月於活化廳空間所在的油麻地區免費派發給街坊,報章內容包括社區士紳化、清拆歷史建築物等議題,亦報導由活化廳舉辦的節慶和文化活動。

 

《留我做個(垃圾)》(ZIN.LCH15) x 《忙/茫/妄(忘遊)》(MON.LCH15)

《忙/茫/妄(忘遊)》攝影集刊載了Christy Leung的文章及於香港拍攝的菲林照片,反思其「逐漸消散的身份」。同由她創作的小誌《留我做個(垃圾)》是一面放大鏡,以街上的行人和他們經過的垃圾的視角,展現香港的城市面貌。我們將兩本創作時間相距只有一年的刊物配對,從中探討藝術家如何在較主流的攝影集以外,利用小誌作為發表作品的另類媒介。

Christy Leung的回應

 

《20個問號與感嘆號2015 0928》(ZIN.SSK) x 《港男飲品盒藏73部iPhone 2015 1026》(ZIN.SSK) x 《BERTY》(MON.SSK)

藝術家徐世琪和作家李挽靈合作創作的書籍《BERTY》,以及因這趟合作而生的兩本小誌,風格和形式迥然而異。《BERTY》是一部眾籌出版的小說,配合徐氏2013年於EXIT安全口畫廊舉行的個展出版。此作品游走視覺藝術與文學之間的灰色地帶,同時展示了徐氏的創作脈絡。而徐氏創作的兩本小誌——《20個問號與感嘆號2015 0928》及《港男飲品盒藏73部iPhone 2015 1026》——刻意與《BERTY》及徐氏的藝術風格相悖,以粗糙的手釘書形式,記載了2014年雨傘運動的事實和資料。

徐世琪的回應

 

《What Should Biennials Do?》(ZIN.MEL) x 《Biennials, Triennials, and Documenta: The Exhibitions That Created Contemporary Art》 (REF.GRC2)

Anthony Gardner 及 Charles Green的著作《Biennials, Triennials, and Documenta: The Exhibitions That Created Contemporary Art》詳細檢視了各類大規模展覽的歷史,以及它們自1950年代起對全球當代藝術的影響。《What Should Biennials Do?》是為TABLE 20在2019年的曼谷藝術書展而編纂和出版的小誌,以Gardner 及 Green以及其他評論文章的觀點作為經緯,檢視2018年於泰國舉行的多個雙年展。

Bart Wissink和Lara van Meeteren的回應

 

《Hitozine: The Worlds #1 Hito Steyerl Fanzine》(ZIN.HTZ) x 《Hitozine 2: The World’s Only Hito Steyerl Fanzine》(ZIN.HTZ) x 《e-flux journal: The Wretched of the Screen》(REF.EEJ)

《The Wretched of the Screen》是德國製片人、藝術家、作家和學者 Hito Steyerl的文集,呈現她對政治的表現方式的批判檢視。我們將此文集跟由Steyerl「粉絲」出版的兩期小誌《Hitozine》並置。小誌於Steyerl於2015年在倫敦當代藝術學院主持的講座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首度出版,以Steyerl的帖文和語錄為切入點,以輕鬆幽默的手法介紹其學術文章。小誌亦輯錄受 Steyerl啟發的寫作,如Peter Willis的〈Dear Hito〉,為一系列由Willis單方面發送給Steyerl,愈趨狂熱的電郵,以原創手法探討色情廣告垃圾電郵的版面設計。

Peter Wills的回應

 

是次書籍展覽由林亦凌、梅傲雪、林蔚恩及周亦瑤策劃。周亦瑤同時負責展覽的視覺設計和陳列,並製作「導賞小誌」供參觀者閱讀。展覽的文字由梅傲雪撰寫,宣傳圖像和活動網頁由林蔚恩製作。

我們亦感謝編輯部的范憶信、Karen Cheung及馬碧筠嚴謹的編輯及批改;Özge Ersoy在活動策劃上提供的意見;吳詠彤和徐皓霖配合項目宣傳;以及Tim Choi 的中文翻譯。最後,我們衷心感謝所有參與是次展覽的小誌創作人,你們用心分享創作小誌時的趣事和感想,讓我們見微知著,窺探每本小誌的芥子須彌。

相關內容

Hong Kong Independent Initiatives
香港自主藝術團體/計劃
館藏 | 主題

香港自主藝術團體/計劃

自主藝術團體/計劃檔案收錄的短期活動刊物,記錄了亞洲地區的藝術家主導團體以及自主藝術企劃。本節展示了來自香港的自主團體以及企劃的資料。

home zine
尋文覓藝 | 某年某月某地,某人想告訴你
LIKE A FEVER | 館藏推介

尋文覓藝 | 某年某月某地,某人想告訴你

張嘉倫探索文獻庫中有關目前社會運動的小誌館藏。

Shortlist | The Semi-Autonomous Zine
推介館藏 | 半自主小誌︰走在獨立出版的邊緣與外圍
LIKE A FEVER | 館藏推介

推介館藏 | 半自主小誌︰走在獨立出版的邊緣與外圍

是次推介館藏主題為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小誌和獨立出版文化。

Zine_009
做咩Zine
活動

做咩Zine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下午7時至8時30分

Zine_001
駐場計劃 | Holly Callaghan、Nicola Cook、Loesja Vigour
活動

駐場計劃 | Holly Callaghan、Nicola Cook、Loesja Vigour

2019年4月7至13日

Nam2 Haa5 Zine
Nam2 Haa5 Zine
小誌

Nam2 Haa5 Zine

Charlotte MUI

converted_cover_pdf
Nam2 Haa5 Zine
小誌

Nam2 Haa5 Zine

Charlotte MUI

Beatrix_homelist
在家學習|小誌實驗
教學及參與

在家學習|小誌實驗

彭倩幗介紹小誌作為記錄觀察、情感和想法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