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邀參與以英國藝術家Antony Gormley於香港進行的大型公共藝術裝置項目《視界香港》為主題的講座及文獻庫教學社群工作坊。

《視界香港》 在香港中西區街頭和天台佇立了31個人型雕塑,不但刺激觀者思考自身與城市空間的關係,引發他們不同的情緒,更掀起了社會爭議,促使我們反思香港需要怎樣的公共藝術。文獻庫是次「教學實驗室」藉著Gormley於香港進行的大型公共藝術裝置項目《視界香港》,從不同角度及層面分析此藝術項目帶出的文化議題。

講座 | 4月22日(星期五)| 下午5時至7時

場域與情境:從《視界香港》看公共藝術及城巿空間

如何理解公共藝術?

如何詮釋和實踐當中的「公共」?

公共藝術與城市空間怎樣互相建構?

如何透過在城市空間中放置人型雕塑來聯繫觀者自身與所處環境,當中又産生何種體驗?

講者將在是次講座中從「公共藝術」、「城巿空間」和「身體與環境」三個切入點探討《視界香港》,闡述公共藝術在香港以及其他城市的意義和功能,對比分析由政府主導與民間自發舉辦的公共藝術項目的差異,從而擴闊參加者對於相關文化議題的視野。

主持
劉天明(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副校長(人文及藝術發展))

講者
朱珮瑿(亞洲藝術文獻庫公眾活動項目策展人)
梁寶山(藝評人)
黃宇軒(城市研究者及獨立策展人)

語言
廣東話及英語(提供中譯英即時傳譯)

對象
所有學科的老師(特別歡迎通識科及視覺藝術科的老師以及文化教育工作者)

如有意攜同學生出席,請在報名時註明出席學生人數。座位有限,先到先得。講座亦歡迎公眾參與。

費用:
全免

 

「文獻庫教學社群」工作坊 | 4月23日(星期六)| 上午10時至下午1時

「文獻庫教學社群」由一班熱心的中學老師組成,以運用優良教學素材來規劃並不斷完善教案作為共同努力的目標。

藉著小組討論及分享,深化對公共藝術不同面向的認識,從不同觀點賞析《視界香港》以及分析當中的文化議題,並共同製作教學工具,發掘藝術與通識教學的可能性。

此環節將由劉天明及以下老師主持:
何慧賢(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關呂佩玲(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
李坤儀(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
柯翔(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
謝小華(賽馬會體藝中學)
胡翠瑩(樂善堂余近卿中學)
元潔心(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主持
劉天明(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副校長(人文及藝術發展))

語言
廣東話

對象
通識科及視覺藝術科老師(鼓勵通識科及視覺藝術科老師二人一組同時報名,參加者必須出席講座)。

為建立活力多元的同儕支援小組,我們期望參與是次計劃的老師對文化及藝術充滿熱誠和興趣,並積極參與投入討論。

名額
20

費用
全免

 

 

網上登記已經截止。
如有查詢,請致電 2844 1121 與文獻庫職員聯絡。
如需索取書面證明以供向校方申請出席是次活動之用,請電郵至learn@aaa.org.hk或致電2844 1121 與我們聯絡。

文獻庫將應要求頒發證書予完成整個活動的參加者。

 

《視界香港》導賞團 | 4月22日(星期五)下午3時至4時30分

歡迎老師於講座開始前參與導賞團,觀賞中環PMQ元創坊至香港公園沿途的雕塑。

地點
PMQ元創坊中庭(中環鴨巴甸街35號)

主持
Cassius Taylor-Smith(《視界香港》策展總監)

語言
英語

對象
中學老師(參加者必須出席講座)

名額
15

費用
全免



講者
劉天明為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副校長(人文及藝術發展),主要教授通識、表演藝術及美術史。現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舞蹈及跨媒體藝術小組成員、香港藝術發展局舞蹈組藝術顧問,曾任香港藝術學院高級文憑及學位課程藝術史兼職講師。香港大學文學士,主修比較文學及藝術史。2004年取得哲學碩士,重點研究香港九十年代現代舞發展歷史,並於2008年完成學位教師教育文憑,主修通識教育。自2004年開始積極參與舞蹈創作、演出及策劃,曾到台北、北京、廣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交流,並於2011年以《六翻自己》平台舞蹈計劃,獲香港舞蹈聯盟頒發舞蹈年獎(舞蹈教育、社區舞蹈、學術及服務)。

朱珮瑿生於香港,為策展人、作者及亞洲藝術文獻庫首位公眾活動項目策展人。她畢業於巴德學院策展學碩士課程,並先後於多個國際博物館及非牟利藝術機構工作,包括Creative Time、Forever & Today Inc.、野口勇博物館、The Power Plant、CCA Wattis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s及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她的文章見於不同當代藝術及文化刊物,包括《Afterall》、《frieze》、《Kaleidoscope Asia》、《Performa Magazine》、《Walker Art Center Magazine》及《典藏》,並於2012年入選Creative Capital | Warhol Foundation Arts Writers Workshop。

梁寶山,殖民地最後一代大學生。唸藝術,卻以記者身份見證回歸。浮游在藝術與政治之間。會教書、寫作、研究、做飯、坐禪和上街。曾為Para / Site藝術空間、獨立媒體(香港)及文化監察等成員。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博士候選人。

黃宇軒從事跨學科城市研究,並獲地理學博士,現為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系講師。通過策展、書寫及藝術創作,他致力介入和疏理與當代城市空間相關之議題,他同時是城市創作實驗室、空城計劃及雨傘運動視覺庫存的發起人和召集人。


《視界香港》由英國文化協會主辦,展期由2015 年11 月19 日至2016 年5 月18 日。亞洲藝術文獻庫為此裝置項目的教育及拓展項目的合作夥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