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練習

在家學習 | 情人於1988又2020

一、討論
二、記錄
三、創作
四、延伸閱讀
給老師的話
關於藝術家

這系列在家進行的創意練習旨在重新審視藝術在現今世代、尤其是面對危機時的角色。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的陰霾下,2020年度的春季學期一再停課。有鑑於此,文獻庫邀請本地藝術家設計不同活動,供老師指導學生在家進行。這些練習引導師生反思疫情下的個人經歷、社會議題,以至藝術在窘境中的意義。

由一段武漢的影片出發,藝術家羅玉梅引導學生省思在疫情下圍繞關係和距離的切身經驗。這個練習亦鼓勵學生研習一系列藝術作品,並進行創作。

我們亦誠邀老師把學生的練習過程和成果上載到學習及參與Facebook 群組「亞洲當代藝術:教師社群」,與更多教育工作者分享。 

 

 

一、討論

 

播放以下影片:「武漢醫生自我隔離,丈夫每晚以車頭燈為她照亮上班的路」

老師請學生輪流描述這影片的內容,然後各自表述自己的感受。

老師可引導學生更深入理解這條影片的背景,例如疫症失控、一夜封城、公共交通服務中斷等。這些客觀環境下對當地人所造成的生活衝擊、改變或壓迫。

針對片段中的夫婦的互動,這是一種隔離?守護?是拉遠,還是親近?被隔離的是身體?是病毒?是關係?隔離是否一道不可超越的界缐?這條線是誰劃出來的?距離是一種角力?在遠近之間牽動的是情緒?還是權力?

 

二、記錄

 

老師引導學生用文字分享一個在你最近的生活經驗中,與人親近和拉遠的經驗。先描述事件,越仔細越好;然後請學生形容這種近/遠距離帶給他們的感受。

 

三、創作

  • 小野洋子,〈Light Piece〉,1963年
  • Olafur Eliasson ,〈The Weather Project〉,2003年
  • 何兆南,《光之道》,2007–2008年
  • Elin O’Hara Slavick,〈After Hiroshima〉中的藍曬(cyanotypes)作品,2008年

請同學自行搜索以上以光作為創作指令/題材/物料的藝術作品,按照你對作品的理解或感受,填寫以下句子。

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請同學再一次思考,重新排列或改寫以上句子,成為一首詩的創作。

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老師請學生以「光」作為一種創作的材料或媒介,表達或回應他們在(2)的經驗或感受。

 

  

四、延伸閱讀

老師請學生自行搜索以下Marina Abramovic和Ulay的行為藝術作品,可以特別針對藝術家訪問的資料去了解藝術家當時的心理狀態或想法(例如〈The Story of Marina Abramović& Ulay〉);請學生在同一件作品找出兩人各自的感受。

  • 〈The Artist Is Present〉,2010年
  • 〈The Lovers—The Great Wall Walk〉,1988年
  • 〈Rest Energy〉,1980年

  

給老師的話

 

Marina Abramovic和Ulay的作品可以是對距離(distance)、關係(relations)和張力(tension)的學習的延續。學生也許能在兩人的作品中找到與這個小練習無關、卻更吸引他們的東西。請同學延續這份好奇,並且時刻紀錄及回應自己的觀察和感想。

 

   

關於藝術家

 

1982年出生,現於香港居住及工作。羅玉梅為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碩士,是藝術家營運機構「天台塾」的創辦人之一。作品以影像、聲音及藝術裝置為主要媒介。常以田野調查和搜集為方法,介入城市空間及日常,捕捉歷史的物理痕跡、人的心理軌跡、時間的形跡與地緣政治的關係。她於2018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的藝術新秀獎(媒體藝術),以及第23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傑出作品獎(媒體藝術組)。

 

上載日期:2020年3月12日

 

亞洲藝術文獻庫「學習及參與計劃」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及C. K. and Kay Ho Foundation贊助。

相關內容

Educator Workshop_homelist
新學習範式:教育工作坊
活動 | 教學實驗室

新學習範式:教育工作坊

2020年8月6、7、8、10及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