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main navigation] [Skip to secondary content] [Skip to quick links] [Go to accessibility information]
Anthony Gandolfo Miranti探索我們可以怎樣擴大藝術的接觸範圍,讓有視力障礙的人士也可以參與和學習藝術。
Omnispace邀請持家者參與一系列工作坊,探索藝術與文獻整理跟日常家務之間的關係,希望能與他們一同賦予生活意義。
Czar Kristoff鼓勵參與者透過繪畫、註釋、實地記錄和攝影等製圖過程,介入公共空間、科技、個人記憶及集體回憶
來自 Ponnapa Prakkamakul 的藝術家練習探討如何利用表演行為,讓公眾參與其中,同時提高他們的社區意識。
謝小華老師以檔案為出發點,展示學生如何與看似晦澀難懂的資料互動、產生共鳴和聯想,從而受啟發從多元角度創作。
關呂佩玲老師分享如何活用文獻庫網上資源,並就學生的能力和需要作出調整
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行為藝術練習反思學習的概念
此個案以文獻檔案作爲出發點,啟發自我發現和藝術創作
觀看影片:以中國藝術家及他們的作品作為出發點探索新中國建國後從1950到 2000年代的藝術教育變化
觀看影片:探索新加坡及東南亞行為藝術的歷史,及藝術家李文的藝術實踐
觀看影片:透過由文獻庫中挑選出來的資料,介紹香港行為藝術的幾個重要時刻
以女性藝術家的作品為主點,是次講座以社會政治更替為脈絡,審視由晚清至今的中國内視覺藝術中的女性形象。
計劃經公開的方案徵集,召集亞洲區內的藝術家兼教育工作者及海外亞裔僑民從文獻庫的線上館藏取材,融合在地語景和當前教育環境設計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