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香港藝術中心邀請全港市民在該年的9月7日,拍攝記錄當日所發生的種種人和事。三個月後,這些代表香港人之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的照片結集展出,是為展覽《香港偶拾》。

三十三年後的今天,亞洲藝術文獻庫以香港藝術史研究為框架,策劃《香港再偶拾》,並提出:既然我們能記錄未來某天,那我們又可否重構已然過去的一日?

今年年初,文獻庫全面回顧和梳理香港館藏,統計數據庫所記錄的所有日期,並計算出一個中位數:1996年10月19日。

就這個日子,我們採訪了過百位香港藝術界人士。起初,幾乎沒有人能記起他們當時怎樣度過這一天。但自從這日期被無端提起,人們對這一天的記憶,或者說,對這一天的想像,漸漸變得生動、逼真。

每天都有無數看似無關痛癢的事情發生。研究文獻者之最大樂趣,就是能夠遇到各種未被主流歷史記載的「小事」。也只有這些「小事」,能讓我們真切體會到另一個時空的生命,為歷史賦予人性。

通過文獻、個人記憶和想像,及創作介入,是次展覽旨在啟發思考藝術及歷史的新方式,讓我們走近這偶拾起來的香港一天。

1996年10月19日,香港。又是平凡的一天。

藝術家:張子琪、Florence Lam、黃楚喬、李家昇、梁御東、蕭競聰及掩耳杜寧杜躍及黎振寧) 

Image: Lee Ka-sing, photograph from <i>A Floral Transformation</i>, 1996, 12 x 14 in, as published in <i>A Floral Transformation</i>, 2024. Courtesy of Lee Ka-sing.
圖片:李家昇,《A Floral Transformation》,1996年,12 x 14 吋,刊印於《花•1996年10月19日回想錄•香港》(2024年)。由李家昇提供。

公眾項目 

講述表演 
日期:2023年4月 
地點:華懋藝文圖書館 
 
講座 | 香港歷史及研究方法 
日期:2023年5至6月 
地點:華懋藝文圖書館 
 
講座 | 1990年代的錄像藝術 
日期:2023年7月 
地點:華懋藝文圖書館 

幕後策展團隊分享 
日期:2023年8月 
地點:華懋藝文圖書館  
 
*稍後將公布更多活動及詳情,敬請留意本網頁。

《香港再偶拾》由翁子健及郭樞棋策展,並由陳暄、龔秋曦及林保彤參與策劃。 

展品創作:曹穎褀、潘子懷及黃頌恩 

製作支援:陸其叡、吳君儀、徐世琪及何婷

展覽支援Ӧzge Ersoy、曹海寧、匯詩明及王曼齡 

平面設計:MAJO  
媒體製作:蘇杭街十號有限公司 
媒體伙伴ArtReview《就係香港》、《遊展》、《虛詞·無形》及《香港遺美》 

特別鳴謝小強@蘇杭街十號,以及一眾參與藝術家及藝文工作者。 

《香港再偶拾》由香港特別行政政府「展資助計」資助,並由Mimi BrownAlp Erçil、秦美娜高天Wendy LeeStephen Li慷慨支持。 

《似曾消失:香港當代藝術》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相關內容

One Day in Hong Kong 香港偶拾
館藏

One Day in Hong Kong 香港偶拾

Oscar Ho Hingkay Archive Banner
Oscar Ho Hing Kay Archive 何慶基檔案
館藏

Oscar Ho Hing Kay Archive 何慶基檔案

hkcollectionhomelist
等未等身:香港藝術的另一種肖像 
活動

等未等身:香港藝術的另一種肖像 

2023年3月21至25日 (星期二至六)

Hong Kong Conversations-home list
香港對話2023:獨立研究員
活動 | 香港對話

香港對話2023:獨立研究員

2023年12月16日 (星期六)
下午2時至6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