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迴路

是次講座將以藝術團體及藝術節形成的生態為脈絡,討論行為藝術在當中的重要性。作為文獻庫圖書館展覽「形。色。動」之延伸活動,「表演迴路」的意念來自李文作為藝術組織者的工作,以及李在亞洲行為藝術上的先驅性成就。李永財、鄭大衛及魂游三位講者分別為藝術家、作家、策展人及教育工作者。他們將會討論社會參與以及藝術節與藝術平台促進的思想流通如何推進行為藝術發展。

講座由文獻庫研究員武洪章臺主持,亦將討論在藝術及社會批判的關係下,行為藝術更廣義的關連性。

講座前下午6時將設展覽導賞。

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公眾報名參加。

李永財為國際藝評人協會新加坡分會主席,曾出任新加坡The Substation之聯合藝術總監。李曾與吉隆坡的 Ilham Gallery及A+ Works of Art合作,亦曾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及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合作。他的寫作可見於《Afterall》期刊及選集如《Modern and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n Art》及《Theory in Contemporary Art since 1985》。李現正將其過去撰寫的藝術家評論文章輯錄成書,書名初擬為《The Address of Art and the Scale of Other Places》。

鄭大衛(David Teh )為策展人及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專門研究東南亞當代藝術。鄭曾負責及參與策展的展覽包括《Unreal Asia》(第55屆Internationale Kurzfilmtage Oberhausen,2009年)、《Video Vortex #7》(日惹,2011年)、《TRANSMISSION》(曼谷Jim Thompson Art Center,2014年)、《Misfits: Pages from a Loose-leaf Modernity》(柏林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2017年)及為2018年第十二屆光州雙年展籌劃的項目《Returns》。其文章可散見於《Third Text》、《ARTMargins》、《Artforum International》及《Afterall》等期刊。鄭於2017年出版《泰國藝術:當代思潮》(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曾與David Morris共同編輯出版Afterall 展覽史系列叢書《藝術家對藝術家:1992-98年清邁獨立藝術節》(2018)。

魂游為跨媒介藝術家、研究、策劃及評論人。近年專注於即場/行為藝術與社會實踐的創作及研究。愛在文化差異及公共與親暱之間進行微軟游擊。2005至2012年間任職亞洲藝術文獻庫香港研究員。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完成博士論文,題為〈Performing Identities: Performative Practices in post-Handover Hong Kong Art and Activism〉。2015至2016年度獲頒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赴美國西北大學作訪問學人。 

武洪章臺為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專門研究東南亞的現代及當代藝術。她的寫作可見於《Afterall 》期刊、《 Southern Constellations: The Poetics of the Non-Aligned》、臺北市立美術館之《現代美術季刊》、《Journal of Vietnamese Studies》,並將刊於《Seismography of Struggles》。

 

相關內容

Lee Wen Archive
Lee Wen Archive 李文檔案
館藏

Lee Wen Archive 李文檔案

lwe-p31
形.色.動
活動

形.色.動

2019年3月13日至9月13日

LWE0011814
形.色.動|Frédéric Dialynas Sanchez、Verina Gfader、何穎雅工作坊
活動

形.色.動|Frédéric Dialynas Sanchez、Verina Gfader、何穎雅工作坊

2019年4月至6月

RayLangenbach_list
彳 亍 ── 亞洲行為藝術之實踐與檔存
活動

彳 亍 ── 亞洲行為藝術之實踐與檔存

2010年10月21至25日 (星期四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