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次網上討論會由廣東時代美術館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合辦,主題是「千禧年代以來中國的當代藝術教育」,參與討論的有六位中國藝術家,分別是蔣竹韻與耶蘇(張帆)、苗穎與娜布其,及胡向前與梁碩。他們的討論將以各自在教和學上的體驗出發,引伸出近二十年來中國藝術教育的變化。討論會將由文獻庫研究員及《別殺我,我還在愛!— 向黃小鵬致敬》的策展人翁子健主持。
千禧年代初,中國幾大美術學院中不約而同地成立了新的學系或工作室,它們由活躍的當代藝術家領導,拉近了傳統美院教育與當代藝術之間的距離。在這些新學系或工作室中,尤其有代表性的包括黃小鵬主持的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五工作室,張培力主持的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及展望和于帆主持的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
其中,黃小鵬被視為重要的教育工作者,影響了一個世代的廣東藝術家,可惜他在2020年英年早逝。廣東時代美術館舉辦的《別殺我,我還在愛!— 向黃小鵬致敬》展覽,展期為2021年9月25日至11月7日;是次討論會是配合此展覽舉行的活動。
藝術教育是亞洲藝術文獻庫的研究重點之一。近年,文獻庫先後舉辦了展覽《學不可教》(2021)、展覽《社群築織》(2020),及《藝術人生課》講座系列(2020年至今)等節目。文獻庫中關於中國藝術教育的典藏,有「鄭勝天檔案」及「未來的材料:紀錄1980-1990年中國當代藝術」研究計劃等,正在進行中的項目則包括「黃小鵬檔案」及「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檔案」。
活動免費開放予已登記人士。
講者介紹:
蔣竹韻(1984年生於杭州)於2007年從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系畢業,2014年獲跨媒體藝術系碩士學位,2014年起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現居杭州。
耶蘇(原名張帆,1983年生於紹興),藝術家,寫作者。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2003屆第五工作室學生,現居北京。作品展出於上海雙年展、OCAT西安館、中間美術館、泰康空間、歌德學院、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等;評論寫作則散見於專業媒體和藝術書籍。現居北京。
苗穎(1985年生於上海),200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弗萊德藝術設計學院電子綜合藝術專業,獲碩士學位。她的創作常以中國網絡文化為主題,作品形式涉及網站、自動學習軟件、虛擬現實技術、裝置及繪畫等。現居上海和紐約。
娜布其(1984年生於內蒙),201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獲碩士學位。她近期參與的展覽包括《暗光》(上海昊美術館,2020年)、《格物致知. 或一則關於噴泉、地磚、錫、銀幣、石頭、貝殼、窗簾及人的故事》(廣州廣東時代美術館,2020年),及第58届威尼斯雙年展《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2019)等。現居北京。
胡向前(1983年生於雷州),2007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五工作室。胡向前的創作常用行為及錄像,對身邊的生活環境作出批判性的回應。現居廣州。
梁碩(1976年生於天津),200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2002至2007年間任教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05-2006年間任荷蘭海牙皇家美術學院駐地藝術家。由2009年起至今,他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現居北京。
是次活動由廣東時代美術館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合辦。
廣東時代美術館是一個由民間資本—時代中國—創辦並支持的非營利藝術機構,於2010年12月31日正式向公衆開放。時代美術館作爲大灣區當代藝術的實驗室,同時也是連接本土和國際文化社區的窗口。作爲公共文化機構,美術館每年通過籌備四到六個展覽與相關的公共項目,將上百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及其作品帶到廣州。經過十年全身心投入的經營和項目規劃,時代美術館已經成爲了具有國際指向性的地區文化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