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庫邀請了四位香港獨立藝術單位主持人成為我們的客席研究員他們將在未來一個多月根據各自的專業,以不同出發點對文獻庫的香港藝術典藏進行考察及發掘。這四位獨立研究員不受傳統學術研究限制,以多元角度閱讀及使用文獻,旨在發掘潛藏在歷史紀錄中的創意  

「香港對話2023:獨立研究員」是文獻庫為期兩年的項目《似曾消失:香港當代藝術》之首個活動項目旨在推廣香港藝術的知識,以檔案的建立及共享為核心,促進關於香港藝術的創作、寫作、策展及教學。 

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各界人士報名參加。活動將以廣東話進行,設有英文即時傳譯。請分別登記每個講座。

講座 #1:作為創作性編輯內容的另類廣告
下午2時至3時45

首場講座聚焦1980及1990年代的香港獨立藝術刊物,探討這些刊物如何成爲張輝口中「創作性編輯內容的另類廣告」。獨立刊物《外邊》及《越界》除了是發布消息及評論的重要平台外,也是文本及視覺創作的獨特場域。1980及1990年代是香港平面廣告業的全盛時期。正是在此充滿活力的文化氛圍中,另類廣告逐漸發展成一種創作形式,別具批判性及揭示性的意義。

講者:
Florence Lam談《越界》 
葉偉靖談《外邊》

 

講座 #2藝術去中心化
下午46 

在第二場講座中,客席研究員將考察兩位香港藝術先驅人物的工作,並以1980及199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探討藝術界如何逐步打破藝術中的權威及精英主義,推廣藝術知識,拉近藝術與公眾之間的距離。作為香港藝術中心的展覽總監,何慶基不僅策劃了很多精彩的展覽,同時致力實踐藝術論述的去中心化,對香港藝術留下深遠影響。同樣地,馮美華的藝術生涯始於前衛錄像藝術,她及後積極參與建設香港藝術教育體制,建樹良多。

講者:
曾智愛怡談1993年由何慶基策劃的展覽《我地唔識畫㗎!》
陳希雯談獨立藝術領域的創意外展工作

 

Florence Lam是一位在香港生活與工作的藝術家及策展人。她奇觀、魔思考和泛靈論啟發,以即興為思考模式,透過行為、文字和像,將當代倫理問題與孩童般的世界觀結合。她於2014年在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7年在冰島藝術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她曾於亞洲和歐洲各地展覽和展演,在20182019期間為瑪麗娜 · 阿布拉莫維奇擔任重演者。她於2021年聯合創辦香港現場藝術平台Per.Platform

葉偉靖現居香港,喜歡反思物料如何任意體現抽象訊息。他嘗試借用繪畫形式重塑生活感知,以回應純粹的存在狀態其畫作身處的偶遇,經常偏離主軸現於九龍灣工業區試營藝術空間WURE AREA,鼓勵透過視覺語言及感受認識彼此及交流思緒,打破慣性的觀察模式,藝術視點視爲媒介並進行探索

曾智愛怡是現居香港的策展人及藝術家。她創辦了實驗藝術空間Current Plans,以不同展覽項目推動跨界對話。她此前曾參與籌劃大館當代美術館的藝術家書籍圖書館,同時為大館「BOOKED香港藝術書展」的策展團隊。她的策展意向注重探討藝術家如何在政治變遷中發展新的創作語言及符號,以及如何透過魔幻現實主義、反諷、幽默以及神話構建等手段,探索在合法與違規、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閾限。

陳希雯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主修批判性跨媒體實驗室。畢業後一直從事藝術活動策劃及統籌的工作,曾任職於Spring Workshop,現為聲音掏腰包一員。近年嘗試從通達角度探索聲音和聆聽的可能性,擴闊當中接收與表達的語言。

 

《似曾消失:香港當代藝術》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相關內容

osh-cp-435.jpeg
好睇嘅藝術:《香港六十年代》
LIKE A FEVER | 札記

好睇嘅藝術:《香港六十年代》

何慶基探討如何策展呈現香港複雜文化身份的展覽

aco
藝術不講理性:與馮美華對談
LIKE A FEVER | 對話

藝術不講理性:與馮美華對談

馮美華探討藝術與空間的關係,以及分享建構本地藝術教育的經驗

antique2
與策展人語: 拆拆剪剪何慶基
活動

與策展人語: 拆拆剪剪何慶基

2021年7月5日至30日

ellenpau_homepage
介紹鮑藹倫檔案
活動 | 檔案介紹

介紹鮑藹倫檔案

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香港時間晚上7至8時

Crossover Magazine (All holdings in AAA)
Crossover Magazine (All Holdings)
期刊

Crossover Magazine (All Holdings)

越界
1990

Art Currents (All holdings in AAA)
Art Currents (All Holdings)
期刊

Art Currents (All Holdings)

外邊:藝術評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