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間講座由駐洛杉磯學者 Nguyễn-Võ Thu-hương 主持。
主流藝術史和國際藝術市場都慣性視藝術及工藝為兩碼子事,甚至將後者貶為舊有傳統。民族國家則依靠這種傳統文化之說來加強國家的象徵,並以此推動旅遊經濟發展。是次講座將以越南南部的邊河瓷器為案例,從其過去的發展歷程至當代命運,探究它如何與主流的「藝術/工藝」二分法相違。
邊河市以嶄新的陶瓷工藝聞名,其起源可追溯至1670年代,當時越南由占族和高棉皇朝統治,以華人和越南人聚居為主。到了20世紀,邊河應用藝術學院 (École des Arts Appliqué de Biên Hòa )於1903年創校。該校積極推動並革新當時的陶瓷工藝,糅合高棉、占族、中國、法國及其他藝術特色, 製作出集日用品和藝術品於一身的陶瓷作品。當時,這種結合工藝和藝術的造詣備受國際注目;時至今日則演變為世界商品,吸引了大量如宜家傢私等零售商的外判生產合約。講座嘗試把這種兼收並蓄的美學,放在帝國、資本和移民的脈絡上作深入探討,從而反思藝術實踐與國族傳統的問題。
講座下半部分由 Nguyễn-Võ Thu-hương 與文獻庫研究員武洪楊柳對談,並設問答環節。講座將提供簡單午餐。
Nguyễn-Võ Thu-hương 是洛杉磯加州大學亞洲語言及文化、以及亞美研究學系副教授。她目前正編寫一本關於死亡政治事件 (necropolitical events) 如何被媒體呈現的著作,該書以越南後殖民及外僑為背景脈絡。她的著作包括《The Ironies of Freedom: Sex, Culture, and Neoliberal Governance in Vietnam》(華盛頓大學出版社,2008)、刊於《PMLA》 的〈Epitaphic Nation: The Problem of the South and Necropolitics in Early Modern Vietnamese Literature〉(2011),以及刊於由法國尼姆的藝術方屋所出版之《Chorégraphies Suspendues》 、題為〈Iterant Remains: The Ethics and Aesthetics of Mediating the Necropolitical Event〉(2014)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