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gy Levitt | 文物與精忠:美術館裡的國族及世界

我們活於人事變遷不斷的時代;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每七人便有一個自願或被逼移居至國外或國內其他地區。是次講座中,社會學家Peggy Levitt將探討美術館如何有助促進成功、多元的社會,並培育該社會對於其他群體的責任感。

Levitt集中研究歐洲、美國、亞洲及中東的美術館。她曾與各美術館館長、策展人及決策者對話,探討有助界定其典藏的畫作、具標誌性的展品及捐助者。Levitt於講座中指出美術館未能發揮其最大作用,以培養公民意識及爭取社會公義。她認為,如果美術館希望能在廿一世紀繼續蓬勃發展,則必需在有關議題上需擔任更積極的角色。

是次講座是《Who Owns It?》一部分,該系列進一步探索使用者如何透過積極參與去改變機構。人們如何圍繞一個共同的志向建立歸屬感? 種子收集者與博物館策展人,或難民營與暫存的神社之間,有什麼共通點? 文獻庫將邀來藝術家、建築師、農夫和學者,一同反思使用者如何生產、收藏、建立及破壞。

地點﹔亞洲藝術文獻庫A Space 上環荷李活道233號荷李活商業中心10樓

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公眾參加。

Image: Courtesy of Pexels.
Image: Courtesy of Pexels.

Peggy Levitt是衛斯理學院社會學系主任及拉丁美洲研究的Luella LaMer Slaner教授,現任哈佛大學Politics and Social Change Workshop的聯合總監。其目前主要研究世界公民及環球社會保障,近期著作有《Artifacts and Allegiances: How Museums Put the Nation and the World on Display》。

相關內容

list_phoebe_ozge
黃小燕與Özge Ersoy對談
LIKE A FEVER | 對話

黃小燕與Özge Ersoy對談

黃小燕、Özge Ersoy

(只提供英文版)

HOME (1)
關於公德︰與Vasif Kortun對話
LIKE A FEVER | 對話

關於公德︰與Vasif Kortun對話

「公共性」並非一項預設條件,而必需努力習得。以下為Vasıf Kortun與Özge Ersoy討論藝術機構、公眾和機構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