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文獻庫與香港藝術館再度攜手合作,開展「香港藝術史研究 」的第二期項目,並舉行座談會為項目揭開序幕。
第二期項目建基於過往至近年多位學者的研究工作,包括「香港藝術史研究 ─ 先導項目」的成果。項目將繼續就1960 至70 年代的香港藝術生態,發掘更廣闊的視野。它同時是一個促進協作研究的計劃,除了深化知識外,也推動研究資料對外開放及流通,以開拓出更豐富多元的敘事和演繹方式。
此項目不單通過一系列全新的訪談記錄,帶出不同的聲音和觀點,更把分別來自亞洲藝術文獻庫、香港藝術館資料庫、及受訪者個人珍藏內的相關文獻數碼化。
節目
2:30 – 3:10pm
介紹「香港藝術歷史研究 ─ 第二期」
莫家詠,香港藝術館館長(現代藝術)
黃湲婷,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
3:15 – 4:15pm
藝術社群與藝術實踐
藝術社群是怎樣在藝術生態中衍生和維繫?藝術實踐又怎樣由個人創作層面,提升至廣受外界肯定和流傳?本節會從1960 至70 年代的藝術教學、藝術書寫、政治背景及展覽這幾方面出發,思考它們如何造就藝術家的實踐、藝術品的流傳、以至知名度的建立。
講者:
蔡仞姿,藝術家、1a Space創辦人
黎美蓮,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兼任講師
呂豐雅,藝術家
馬桂順,香港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系兼任副教授
主持:
趙錦成,藝坊兒童藝術創作坊項目總監(主持)
4:30 – 5:30pm
以口述史為研究工具
項目以訪問活躍於1960至70年代香港藝術界的人物為研究重心。受訪者就個人經驗的部份表述或與文獻資料、現有及主流論述相悖,在這樣的情況下,口述歷史在藝術史研究、書寫及教學當中的意義何在?與其他範疇相比,又有什麼分別?
講者:
黎明海,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副教授
彭綺雲,M+ (香港視覺文化) 策展人
王惠玲,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研究員
主持:
陳蓓,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此講座為 亞洲藝術文獻庫及香港藝術館合作計劃 香港藝術史研究項目 ─ 第二期 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