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次音樂劇將分為兩部分,由粵劇表演者蔡蔚珊(千珊)與古典印度歌唱家 Rutuja Lad共同演出,探索藝術家在中印兩地的模糊歷史和流動的性別身分下,如何詮釋表演性質的變裝。是次音樂劇由亞洲藝術文獻庫及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合辦。
千珊將於上半場表演取材自西施傳奇的《夢會太湖》、清代的南音曲《客途秋恨》,以及上世紀名伶徐柳仙的名曲《再折長亭柳》。
Rutuja Lad將於下半場演繹Bal Gandharva(1888–1967)的名曲。Gandharva為演員及歌唱家,在二十世紀早期於音樂劇場以馬拉提語飾演女性角色見稱。Lad將演唱傳奇性劇作《沙恭達羅》之選段、《Manapmaan》(《傲慢與侮辱 》,1911)、 《Swayamvar》(《新娘擇郎記》,1916),以及《Sant Kanhopatra》(《聖間浩伯查 》,1931 )。
演出後,文化理論家 Ashish Rajadhyaksha將與中國音樂及中國戲曲研究學者李小良及余少華討論性別、音樂、和表演的關係。
活動當日將放映兩部影片,當中包括現存最早的印度劇情片《Raja Harishchandra》(1917)之節錄片段。該兩部影片亦啟發了藝術家黃漢明於近期創作穿梭時空及性別的科幻粵劇項目。
是次活動由亞洲藝術文獻庫及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合辦,為文獻庫對行為藝術歷史、女性藝術工作者及地緣研究的一部分,亦展示了文化研究系在性別論述、性論述、表演研究及「薩特赫–薩特赫:印度斯坦音樂演出與交流」等計劃方面的研究努力。
演出者
蔡蔚珊(千珊)︰粤劇
Rutuja Lad︰馬拉提音樂劇
伴奏
陳一凡、Jorge Ramiro Monroy、 Mai Jia Wei、Sachin Olkar、蕭穎芝及孫迪飛.
顧問
李小良及余少華
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公眾於網上報名。
蔡蔚珊(千珊)於十二歲初次接觸粵劇,師承粵劇名伶文千歲及梁少芯,曾在香港、多倫多、溫哥華、洛衫磯及新加坡演出。蔡於2017年畢業自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主修中國戲曲,現時為該學院的演藝青年粵劇團之成員。
Rutuja Lad 於五歲初次接觸音樂,啓蒙老師為Guruvarya Shri Bhalchandra Patre,隨後受訓於著名學校Jaipur-Atrauli Gharana,師從Pandita Dhondutai Kulkarni 及Ashwini Bhide-Deshpande。她曾出演印度各地、及至香港及上海的大型音樂會,為Tejaswini Niranjana所策劃的「薩特赫–薩特赫」計劃亮相。
是次活動由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支持,期間亦得Maharashtra Mandal(香港)及Mugdha Karanjekar鼎力協助,文獻庫謹此致謝。
主辦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