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

情境關聯的知識是當代教育裏關鍵的一環,可引導教育工作者在藝術實踐中所提出的歷史及文化議題上 ,發揮多角度思考及具批判性的詮釋。為了讓老師更全面地掌握這套教育方法,教學實驗室2015 的主題將不再局限於視覺藝術科,而是延伸至歷史、地理、通識教育。希望以不同學科的角度及語境探討香港、中國及其他亞洲地區的現代化過程。此外,亞洲藝術文獻庫會繼續致力跟教學團體及教師建立互相支持的學習社群。教學實驗室的工作坊將由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黄湲婷及資深研究員翁子健和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得獎者謝小華老師及關呂佩玲老師擔任主持。

經過連月的研究,我們選擇了現代中國與今日香港作為饒有趣味的切入點,探討在歷史、通識及視覺藝術等學科課程中知識的互相激盪。教學實驗室的工作坊 《1980年代的中國 - 現代化改革與社會轉型下的中國新藝術》將討論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當中社會的意識形態, 文化觀念以及表達手法皆經歷了轉變,到今天仍然影響我們。第二個工作坊《夏碧泉的文獻庫 - 今日香港》將透過審視夏碧泉的文獻資料,探究香港藝術如何在1960年代至21世紀初反映出香港在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上的各種改變。

教學實驗室2015將專注於身份的議題並進一步探討世界公民的概念。本項目延續整年,並將與教育工作者們一起繼續探索亞洲其他地區包括印度和南亞的藝術。

教學實驗室的活動紀綠及由「文獻庫教學社群」創作的教育資源將上載至網上,免費供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使用。

1980年代的中國 - 現代化改革與社會轉型下的中國新藝術

藝術如何反映和回應社會?1980年代是當代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刻,意識形態的更替令社會和文化產生各式各樣的改變。通過觀察藝術的變革,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社會形態和思想方式演變的關鍵議題,從而更清晰地理解中國今天的狀況和未來的可能性。

日期及時間:2015年3月28日(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1時30分
地點:賽馬會體藝中學 (香港新界沙田火炭樂景街五至七號)
語言: 廣東話及即場英語翻譯
講者: 亞洲藝術文獻庫資深研究員翁子健

夏碧泉的文獻庫 - 今日香港

夏碧泉為駐香港藝術家,以雕刻與版畫為人熟知。另一邊廂,他參觀展覧時經常拍攝照片,又收集畫報及藝術家肖像,並把它們拼貼成各式書冊。透過審視夏碧泉的文獻資料,探究香港藝術如何在1960年代至21世紀初反映出香港在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上的各種改變。

日期及時間:2015年4月18日(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1時30分
地點:亞洲藝術文獻庫 (香港上環荷李活道233號荷李活商業中心10樓)
語言:廣東話
講者: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黄湲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