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包含了楊志超各個階段主要作品的相片及文件,包括1980年代初求學期間創作的水墨畫和草圖、1989至2011年實踐的21個行為藝術作品文獻,以及少量插畫作品。

檔案亦包含攝於1970年代至2012年的照片,記錄了楊的家庭、旅行和藝術活動。檔案另含少量楊保存的1980年代雜誌和報紙剪報。藝術家指出,這些資料曾為他的創作帶來影響。

《愛情故事》(1996)、《嘉峪關》(1999)及《四環以內》(1999)等作品的文字紀錄,以及楊志超關於行為藝術的文章均未錄入此檔案,但可透過以下出版物及平台查閱:《現場3》[REF.WWG]、《楊志超作品:1999–2008》[MON.YZC]、《水沫》(2001年12月,第四期)[ZIN.FLS]及亞洲藝術文獻庫《栗憲庭檔案》。楊志超的大部分插畫作品均未收錄於此檔案。這些作品已於楊志超個人專集《孔不、丁子北漂記》集結出版。

楊志超於1963年生於甘肅玉門,於嘉峪關長大。1982至1986年在西北師範大學藝術系學習。畢業後,楊於一所中學任美術教師,期間積極地探索多種藝術形式,包括繪畫、詩歌和行為藝術等。1987年,與張向明共同發起「滾畫布」。楊志超為「蘭州藝術軍團」成員」(1992–93),並積極參與「葬活動」。1990年代,楊在甘肅和北京創作了一系列行為藝術作品,包括《職業保姆》(蘭州,1995-96)、《四環以內》(北京,1999)及《嘉峪關》(嘉峪關,1999–2000)。2000至2008年期間,楊志超實踐了一系列包含極端體驗的行為藝術,包括《烙》(2000)、《種草》(2000)、《吧》(2003)、「啟示錄」系列(2004-07)等。2009年開始,他持續進行的《中國聖經》項目於全球多個地點展出。2002年,楊志超獲得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

檔案藏量

31 案卷, 145 檔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