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文獻庫參與駐雅加達團體ruangrupa主導的「第十五屆卡塞爾文獻展」。展覽以「穀倉」(印尼語為「lumbung」)為主題,借用印尼農民將農作物存放於公用穀倉的概念,闡述文獻展以集體協作和資源共享為核心價值和操作架構的宗旨。
此活動由文獻庫與香港歌德學院及Gudskul攜手主辦,是文獻庫參與卡塞爾文獻展的環節之一,邀請駐香港藝術家馮美華和鄧國騫,與Gudskul和ruangrupa展開對話,以香港和印尼的共享空間為例子,討論藝術家主導的資源共享模式。究竟共享空間可以如何惠及集體創作和學習?它們的貢獻如何能永續?
馮美華將講述她於香港富德樓經營藝術村,與有相似迫切需要的藝術家和團體共享空間和資源的經驗。鄧國騫將他介紹如何將擁有八百年歷史的祖屋闢作藝術家與思辯家的共享空間「一九八三」的經驗。farid rakun與Angga Wijaya則探討ruangrupa如何於2000年代初開始共享客廳,以及ruangrupa與Gudskul近年發展的空間共享模式。
此講座是Gudskul在卡塞爾文獻展中舉辦的集體研習活動的一部分,活動聚集亞太區內籌辦教育項目的藝術團體。
此講座將於德國卡塞爾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Fridericianum)舉行,同時於Zoom串流直播。請於網頁右方登記以索取直播連結。
屆時,香港歌德學院亦將會現場直播講座,並由黃嘉瀛擔任主持。如欲參與,請按此向香港歌德學院登記。
馮美華是位於灣仔富德樓的獨立書店艺鵠的創辦人。艺鵠亦負責管理富德樓其他空間,以低廉租金出租予藝術團體和文化工作者。馮氏退休前為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的創意教育總監、署理校長和副校監。她亦是獨立電影人,以及錄像和媒體藝術家。
鄧國騫是一位跨界藝術家,他創辦的共享空間「一九八三」令香港本土和海外居民之間的社會界線變得模糊。鄧氏是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碩士(2008年),其藝術實踐融入他作為新界原居民的切身經驗。他於2009年獲頒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優秀獎,亦是2013年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得主。
Angga Wijaya是Gudskul: Collective Study and Contemporary Art Ecosystem的成員。這個公眾學習空間由雅加達三個藝術團體組成,包括ruangrupa、Serrum和Grafis Huru Hara(GHH)。三個群體自2000年代初已活躍於當代藝術領域,積極參與集體及協作項目。2015年,三方組成一個聯合生態系統,以公平、共享、團結、友誼及和睦等衍生自協作過程的價值為宗旨。Gudskul將於「第十五屆卡塞爾文獻展」中發表第四及第五期年度集體研究項目「Sekolah Temujalar」。
farid rakun是ruangrupa的成員。ruangrupa是「第十五屆卡塞爾文獻展」藝術總監,這個駐雅加達藝術團體成立於2000年,旨在於城市及文化語境中推廣藝術意念,從而引進批判性觀點,應對印尼當代都市問題。Ruangrupa以展覽、藝術節、工作坊及刊物等藝術項目的形式進行集體創作。
主持:Gudskul成員JJ Adibrata,以及亞洲藝術文獻庫項目總管暨參與及教學策劃總監鍾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