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文獻庫參與駐雅加達團體ruangrupa主導的「第十五屆卡塞爾文獻展」。展覽以「穀倉」(印尼語為「lumbung」)為主題,借用印尼農民將農作物存放於公用穀倉的概念,闡述文獻展以集體協作和資源共享為核心價值和操作架構的宗旨。
文獻庫一直致力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作為藝術家群體和機構社群的一分子,文獻庫將在展覽場地兼為全球最早期的公共博物館之一的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Fridericianum)展出一系列藝術作品和文獻資料,記錄亞洲藝術家群體從民間文化實踐中取經的軌跡,展現藝術家在傳承藝術知識方面的作用。
這些協作群體和項目包括與巴羅達大學藝術學院關係密切、於印度獨立後參與「印度藝術活傳統」運動(Living Traditions movement)的藝術家;活躍於1997至 2005年的泰國女性藝術團體「Womanifesto」及同名雙年展;以及自1990年代起於東亞和東南亞崛起的表演藝術節。他們在Ray Langenbach、李文和其他單位的作品中呈現的面貌,啟發和導引文獻庫對文獻檔案作為分享知識和藝術創作場域的理解。
公眾活動
座談會:Keleketla! Library、The Black Archives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對談
日期和時間:2022年6月19日(星期日),中歐時間下午4時至6時
地點: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Fridskul 共享圖書館
此活動把約翰內斯堡的Keleketla! Library、阿姆斯特丹的The Black Archives及香港的亞洲藝術文獻庫聚首一堂,反思和重新定義圖書館和文獻資料館作為文化基建的角色,以應對多元的敘事和社群。其他「lumbung」藝術家和Fridskul成員亦獲邀於會上分享他們的藝術實踐、切身議題和故事。
亞洲藝術學院:Salima Hashmi與鄭勝天對談
日期和時間:2022年6月21日(星期二),中歐時間下午5時半至7時
地點: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Fridskul 共享圖書館
本座談會為「亞洲藝術學院」計劃的一部分,邀請兩位自1960年代起在藝術界別春風化雨的藝術家Salima Hashmi和鄭勝天,分享他們分別在拉合爾國立藝術學院和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的教學體驗,並探討學習與創作在二人的藝術實踐中的交集。「亞洲藝術學院」計劃亦將舉辦工作坊,讓參與計劃的成員共同探討藝術教育如何在扶助個人發展以外,塑造區內藝術群體的身份認同。
工作坊: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藝術家
日期和時間: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中歐時間上午10點至下午12點
地點: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Fridericianum)
亞洲藝術文獻庫與卡塞爾藝術學院藝術教育系的Gwendolin Lübbecke博士合作,邀請當地的職前教師探討藝術家在教學和知識傳播中所擔當的角色。工作坊以文獻庫館藏為出發點,探索如何以亞洲當代藝術促進學習和教育,並啟發一眾準老師把文獻庫想像為創作及探索的場域。
座談會:藝術家主導的資源共享模式
日期和時間:2022年7月19日(星期二)中歐時間下午1時至3時/香港時間晚上7時至9時
地點: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Gudskul展區;同時透過Zoom串流直播
此活動由香港歌德學院及Gudskul合辦,邀請駐香港藝術家馮美華和鄧國騫,與Gudskul和ruangrupa展開對話,以香港和印尼的共享空間為例子,討論藝術家主導的資源共享模式。馮美華將講述她於香港富德樓經營藝術村,與有相似迫切需要的藝術家和團體共享空間和資源的經驗;鄧國騫他將介紹如何將擁有八百年歷史的祖屋闢作藝術家與思辯家的共享空間「一九八三」的經驗;Gudskul和ruangrupa則探討近年於雅加達興起的空間共享模式。
串流直播講座供公眾免費欣賞,須預先於亞洲藝術文獻庫網頁登記。請按此查閱活動詳情及登記參與。
Film-Shop Kassel電影放映及分享會:Film-Shop、The Black Archives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對談
(活動已取消)
日期和時間:2022年7月23日(星期六),中歐時間下午3時至晚上9時
地點:德國卡塞爾Film-Shop Kassel
Film-Shop Kassel是位於卡塞爾的電影資料館、社區中心和全球歷史最悠久的錄影帶租賃店;該處將於會舉行一個午間放映及分享會,歡迎公眾參與。活動由卡塞爾的Film-Shop/Randfilm、阿姆斯特丹的The Black Archives及香港的亞洲藝術文獻庫合辦,焦點是以團結、社區建設及非裔和亞裔人文化傳統為主題的電影和故事。
文獻庫於第十五屆卡塞爾文獻展中展出的文獻資料取材自Jyoti Bhatt、Ray Langenbach、李文、Nilima Sheikh和Womanifesto,由巴羅達大學藝術學院繪畫系、Lawan Jirasuradej、Karla Sachse、Phaptawan Suwannakudt及Nitaya Ueareeworakul借出。特別鳴謝班加羅爾藝術與攝影博物館鼎力支持。
文獻庫是第十五屆卡塞爾文獻展其中一個「mini-majelis」成員,成員定期聚首交流意見和分享資源。其他將於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展示其項目的成員包括來自坎帕拉、恩延扎、盧本巴希、金沙薩、馬塞盧、約翰內斯堡、拉各斯及開羅的Another Roadmap Africa Cluster、亞爾及爾的Archives des luttes des femmes en Algérie、盧本巴希的Centre d'art Waza、突尼斯的El Warcha、聖保羅的Graziela Kunsch、約翰內斯堡的Keleketla! Library、羅賈瓦的Komîna Fîlm a Rojava、駐巴格達等地的Sada [regroup]、魯迪耶夫的Siwa Platforme - L'Economat at Redeyef及阿姆斯特丹的The Black Archives。
《翻越》由亞洲藝術文獻庫團隊的藝術家、研究者、策展人及教育者通過一連串對話、閲讀環節及創意習作發展而成。特別鳴謝文獻展項目工作小組成員Pallavi Arora、Samira Bose、陳基寶、周亦瑤、鍾玉文、Özge Ersoy、何恩懷、林蔚恩、梅傲雪、Sneha Ragavan、譚鴻鈞、曹海寧及徐皓霖。鳴謝蔡嘉煒、范憶信、林保彤、馬啟洭及武洪章臺。
本項目由documenta gGmbH、Wendy Lee & Stephen Li及Virginia & Wellington Yee慷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