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anging Stakes of Exhibitions II: David Elliott

講座由駐柏林策展人及作家 David Elliot 主講。

展覽是向大眾展示藝術作品的平台。亞洲向來缺乏有系統的藝術公共收藏和具規模的藝術史課程,因此區內歷年來的展覽,不單是陳列作品和與作品互動的場合。展覽背後的策展理念、籌辦機構的方針以及與展覽相關的書寫及文獻,統統成為建構地區當代藝術史的第一現場。

為配合新一期《搜記》—主題為「公共、歷史、價值:展覽在藝術史書寫的位置」,文獻庫將舉辦一系列公開講座,由海外及本地策展人、教育工作者及藝術家回應及豐富此期內容。

第二個講座由策展人及作家 David Elliott 主講,主題為「種族主義年代的全球藝術」,探討於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中期,當他出任牛津現代藝術館總監時期的展覽和出版物。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結束,標誌著前衛藝術的歷史進程步向終結。隨後的八十年代,新自由主義崛起,策展人只能迅速且不加思索地適應當時的新氣候。經歷過這種分裂,以及由此而來對當代藝術論述造成的影響和引發的不安,Elliott 將講述他如何將來自不同文化的重要作品,引進一系列的展覧實踐,從而踏出主流「西方藝術」框架。

Image: K.G. Subramanyan working in Oxford for his exhibition at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1988.
圖片: K.G. Subramanyan為現代藝術館的展覽準備,攝於牛津,1988年。
Courtesy of David Elliott.

David Elliott 為策展人、作家、現代與當代藝術教授。他曾任牛津、斯德哥爾摩、東京及伊斯坦布爾藝術館的總監。他是第四屆莫斯科新進藝術雙年展總監、柏林《騷亂:上海新媒體藝術和帝國碎片》(PANDAMONIUM: New Media Art from Shanghai and Fragments of Empire)聯合策展人、東京 Hors Piste 電影節聯合策展人、倫敦 Hayward Gallery 巡迴展《他方藝術:英國地區藝術館藏品》(Art From Elsewhere. Art from British Regional Galleries.)策展人。Elliott 為倫敦 Triangle Art Network/Gasworks 會長、柏林 MOMENTUM 主席、香港中文大學策展訪問教授。Elliott 著作甚豐,主要範圍包括蘇聯和俄羅斯的前衛藝術,以及亞洲現代及當代藝術。2008至10年擔任第十七屆悉尼雙年展藝術總監,2011至12年為首屆烏克蘭基輔國際雙年展總監。

《搜記》第四期以「公共、歷史、價值:展覽在藝術史書寫的位置」為主題,以2013年舉行的研討會「建構場域:展覽與亞洲當代藝術史編寫」為起點,將研究延伸至更大範疇,包括地理、模式和理念,強調以另類方式審視和處理展覽相關議題,以及展覽對書寫多重當代藝術史的貢獻。

相關內容

FN4
公共、歷史、價值:展覽在藝術史書寫的位置
LIKE A FEVER | 文章

公共、歷史、價值:展覽在藝術史書寫的位置

編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