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2008年)的保育運動,遷拆菜園村以興建高鐵所引起的爭議(2009-10年),到「雨傘運動」(2014-15年),香港近年的社會政治充滿了抗爭的色彩。在一連串佔領行動和衝突過後,藝術家與創意工作者作為城市的一員,以各式各樣小型企劃和社會實踐,以公民身份繼續回應和反思他們迫切關注的社會議題。
 
藝術如何與政治意識交織?兩者又以何等形式交織?有甚麼命題可藉此提出?今年的《香港對話》,由亞洲藝術文獻庫與2015年駐場教育工作者楊秀卓共同策劃,探討新一代創意工作者如何通過日常行動及小型企劃,介入香港的社會結構以實踐和醞釀改變。
 
如有查詢,請電郵 learn@aaa.org.hk 或致電2844 1121與文獻庫職員聯絡。 

活動詳情

社會實驗.實現社會 | 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12時30分

社會實驗.實現社會

創意工作者以各類型的藝術及社會實踐與本地社區緊密合作,當中有以個人力量實現改變,亦有結集群體力量回應共同關注的議題。他們如何在不同的語境和實踐背後探索當中的道德含意?

講者:
張詠渝,「HK Neighbirdhood」工作坊主持人
馮建瑋,「暖心街店」及「心宵廚房」成員
郭逸朗,「農夫小販」設計者
梁志剛及飛天豬,「街坊排檔」成員
黃浚邦,「橋宿咖啡」設計者

主持:楊秀卓,藝術家及教育工作者
青年主持:李嘉傑,香港大學藝術系學生

8x8學生短打 | 下午2時15分至3時45分

8x8學生短打

呈獻由八位來自不同院校的大學及中學生就多個社會議題創作的藝術作品。

講者:
陳子謙,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學
鄭湘漪,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鄭穎童,香港培道中學
Francia Racquel Esteban,香港聖瑪加利女書院
霍曉彤,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林煒欣,香港教育學院
文浩祥,中華基督教蒙民偉書院
譚鈺磬,民生書院

主持:楊秀卓,藝術家及教育工作者
青年主持:周曉妍,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學生

自主.自選 | 下午4時至7

自主.自選

五個年輕創作人/團隊由獨立音樂、劇場、電影、到出版,討論他們如何為觀眾發掘及開拓創意空間。自主創作對他們意義何在?又為觀眾提供了怎樣的展演空間?屆時將有電影放映及現場表演。

講者:
老璟怡,策冊文化印刷社聯合創辦人
小野(盧鎮業),獨立電影導演
程理高,Music is Free Foundation創辦人
徐兆康,Tomoto Theatre創作總監
楊雋邦,香港小型誌網上店Z次方創辦人

主持:李俊亮,香港演藝學院表演藝術教育中心,表演藝術教育主任
青年主持:李卓媛,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學生

主持:

李俊亮為香港演藝學院表演藝術教育中心表演藝術教育主任,先後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及英國的中央演講和戲劇學院應用劇場碩士,獲亞洲文化協會利希慎基金獎學金。李氏以獨立身份,活躍於劇場表演及導演工作,亦是香港戲劇創作室核心成員。現為香港演藝學院表演藝術教育主任。

楊秀卓本身為一位藝術家和教育工作者,向來積極策動社區藝術項目,以培育廣大觀眾對香港城市的欣賞能力和本土意識為己任。其作品曾於香港城市大學、香港藝穗會、香港藝術中心、香港藝術館、香港科技大學、香港視覺藝術中心、Para Site 藝術空間、沙田大會堂及香港大學展出。楊氏於2007年榮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藝術教育)」,2015年為亞洲藝術文獻庫首位駐場教育工作者。

以藝術聯繫社區是楊氏一直以來的信念,他曾擔任「錄影力量」的主席(1999至2002年)、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視覺藝術科)的成員(2004至2013年)、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的主席(2010年至今)、以及鄉土學社的委員會成員(2013年至今)。從2009年起,楊氏身兼明報文化副刊《星期日生活》中的藝術教育專欄作家。

「教學與參與計劃」贊助:

合辦:

設計伙伴:
Sam Wong

 

相關內容

Image: Ricky Yeung, Educator-in-Residence, 2015.
駐場教育工作者 | 楊秀卓
活動 | 駐場計劃

駐場教育工作者 | 楊秀卓

2015年4月至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