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卡藝術峰會、康奈爾大學比較現代性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mparative Modernities; ICM)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在Getty基金會旗下計劃Connecting Art Histories鼎力支持下,於2019年開展「區域及跨區域現代藝術史:非洲、南亞及東南亞」 (MAHASSA)研究項目。項目聚集了國際頂尖的教授及新晉學者,共同研究現代非洲、南亞及東南亞文化歷史間平行或相交的軌跡。繼亞洲藝術文獻庫(美國)及康奈爾大學比較現代性研究所聯辦的一系列研討會後,是次研討會邀得四位參與項目的學者發表研究成果,包括Carlos Quijon, Jr.、Dipti Sherchan、Marian Nur Goni及 Taushif Kara。四人論及的題目包括後殖民時期位於印度洋至泛非洲的收藏館,其霍加派穆斯林建築之蛻變、尼泊爾的再現政治,以及東南亞近代展覽歷史。研討會將由Sanjukta Sunderason主持。
Carlos Quijon, Jr. 身兼藝術史學家、策展人及藝評人。他的評論和文章曾刊載於《Artforum》、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刊物《post》、亞洲藝術文獻庫的期刊《藝文》,以及《Trans Asia Photography Review》等。2017年,他出任國立現代美術館首爾館駐場研究員,並獲柏林及孟買的Transcuratorial Academy頒贈研究助學金。由他個人策劃的展覽包括香港的《行動教程》(2019年)和馬尼拉的《A will for prolific disclosures》(2020年),而聯合策展項目則有首爾的《Minor Infelicities》展覽(2020年)。目前,他正於菲律賓大學修讀藝術理論及評論碩士課程。
Dipti Sherchan是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人類學博士生。她探討民族誌學和藝術史的相交點,從批判角度檢視南亞的文化政治、歷史和交會。其研究範疇集中於尼泊爾藝術學校、博物館及藝廊等機構,了解其作為積極生產及複製國族知識及反知識(counter-knowledge)的空間的文化政治。
Marian Nur Goni是歷史學家,其研究對象圍繞東非藝術藏品歷史,從流散族群的角度出發,探討藝術寫作和創造文化遺產的過程。Marian目前正利用泛非洲地區就1950至1970年代圍繞物質文化、博物館及文物歸還議題所引起的討論為框架,研究位於內羅比的Joseph Murumbi藏品。她擁有巴黎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HESS)頒授的歷史及藝術史博士學位。
Taushif Kara是劍橋大學伊斯蘭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其博士研究課題集中於移居南亞及非洲的霍加派穆斯林社區的學術歷史和流徙。他亦專門鑽研後殖民世界的美學與概念的關係,尤以建築作為研究重心。他曾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穆斯林政治思想,現為歷史學術podcast《Interventions》的製作人。
Sanjukta Sunderason是萊頓大學的助理教授。自2021年2月起,她將出任阿姆斯特丹大學藝術史學高級助理教授。其研究建基於她對解殖美學的興趣,以印度及東、西巴基斯坦在1950至60年代後印巴分治時期的視覺藝術為研究對象,旁及同期形成於第三世界的跨國族文化團體。她著有《Partisan Aesthetics: Modern Art and India’s Long Decolonization》一書,於2020年由史丹福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