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將目光聚焦華東地區,不難發現長三角發達的水系如同隱喻,意味著當代藝術教育在不同範疇的靈活及流動藝術教育持份者不再涇渭分明,不論美術學院的教學體制藝術家的個人實踐,乃至自主組織的教學工作,都從各自崗位為在地藝術教育注入活水。各方雖然呈現迥然不同的面貌,藝術家團體、機構空間以至校等如何在不同場域發揮教育作用互生互補 

每當談到華東地區的當代藝術,人們總理所當然地想起主要城市此次圓桌研討會由 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術館、亞洲藝術文獻庫以及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共同組織,旨在超越中心與去中心的二元想像,讓體制内外的藝術教育工作者聚首一堂,以在地教育的深耕細作爲本進一步打開當代藝術與區内不同群體之間的連結一同利用既有資源協力構築一個更趨多元的華東藝術生態 

 

研討會將探討: 

  • 藝術教育在華東地區的語境下有著什麽含義?  
  • 各方如何透過當代藝術,推動跨學科或跨界別的合作和教育? 
  • 各方如何創造不同藝術教育資源共同整合一個藝術教育生態圖? 

圓桌會議只供獲邀人士參加。有意出席的藝術教育機構或工作者,請於2024年6月17日(星期一)前電郵至jocelin@aaa.org.hk聯絡紀晴小姐。 

 

圓桌會議參加者 

圓桌介紹 

  • 江樂宜(天目里美術館公共運營經理 
  • 鍾玉文亞洲藝術文獻庫教學及參與策劃總監 
  • 劉瀟(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系副主任 

實踐案例分享 

  • 胡丁予(泥鰍美術館館長 
  • 金亞楠(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教師 
  • 田豐源(「臨海不臨海」藝術駐地計劃贊助者
  • 趙雲鵬(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
  • 徐藝函(藝術家、起風了社區贊助者)及朱璟茗(浦口工廠出版計劃主理人 

與會者 

  • 包旸(上海紐約大學當代藝術中心策展助理 
  • Alice 陳(藝術家、正向藝術研究會創建者和負責人 
  • 方晨初(假雜誌公共教育版塊負責人 
  • 聶小依(ArtReview中文版、LEAP資深編輯 
  • 石冰(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纖維藝術系教師 
  • 蘇芊(天目里美術館高級公共教育專員 
  • 吳伊瑤(UCCA Edge公共實踐策劃人) 
  • 鄭晗雨(雷電所機構及媒體運營 
  • 諸邦嘉(上海外灘美術館項目及研究主管 
  • 朱思聰(上海紐約大學當代藝術中心助理策展人 

主持人 

  • 盛天一(天目里美術館公共運營組 

本活動為文獻庫「學習及參與計劃」的一部分,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慷慨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