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呂大樂、莫健偉及鄺智文將分享他們在香港檔案研究方面的經驗和見解。 

目前在亞洲藝術文獻庫圖書館展出的展覽《香港再偶拾》通過搜集及研讀文獻,嘗試重構香港過去的一天,為香港當代藝術和歷史研究開拓新視角。對文獻庫研究團隊來說,策展所帶來的重要收穫,是得以針對本地的檔案庫和檔案資源展開全面普查。 

講座將延續上述精神,探討研究人員如何利用本地檔案資源,進行香港文化和社會歷史的研究。學者呂大樂、莫健偉及鄺智文將分享他們在香港進行檔案研究的經驗,並提出對本地檔案工作的觀察及期許。本次講座由翁子健主持,旨在為觀眾提供香港檔案資源的概覽,促進在各學科領域建立具系統性和可持續的檔案實踐。 

活動將以廣東話進行,並不設有即時傳譯。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各界人士報名參加。  

Image: AAA's Hong Kong collection.
圖片:亞洲藝術文獻庫香港館藏。

呂大樂教授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加入教大前,呂教授曾任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並在期間出任社會科學院副院長(20102011年)及社會學系系主任(20112014年)。呂教授的研究範疇廣泛,涵蓋階級分析、經濟社會學、城市社會學和香港社會研究等領域。呂教授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取得文學學士及社會學哲學碩士學位,期後於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  

莫健偉博士現為香港恒生大學藝術設計系助理教授,任教文化及創意產業學士課程。莫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歷史、文化遺產、文化政策及創意經濟研究,近年專注研究藝術的社會及文化價值評估、中國武術與文化遺產、舞者職業生涯及規劃等課題。加入恒生大學前,莫博士曾任「香港記憶計劃」的顧問兼項目經理,致力推動香港歷史文化保育的工作。 

鄺智文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其研究興趣為近代東亞軍事歷史,尤以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至1895年)至1970年代的軍事和海軍史為重心。其著作包括《英軍中的港人》(2022年)、聯合著作《東方堡壘:香港軍事史,1840-1970》(2014年),其論文亦見於《Modern Asian Studies》、《War in History》和《Journal of Military》等期刊。他最近亦製作關於戰時香港的數位人文研究項目例如《1941年香港戰役空間史研究》。

翁子健是亞洲藝術文獻庫的資深研究員。 

此活動為《似曾消失:香港當代藝術》計劃的一部分,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相關內容

One Day in Hong Kong 香港偶拾
館藏

One Day in Hong Kong 香港偶拾

From Exhibition Documentation Album of 'Henry Moore Exhibition of Sculptures and Drawings'
Ha Bik Chuen Archive 夏碧泉檔案
館藏

Ha Bik Chuen Archive 夏碧泉檔案

Experimental Calligraphy Big Action: The Art of — Water
Kwok Mangho Frog King Archive 蛙王郭孟浩檔案
館藏

Kwok Mangho Frog King Archive 蛙王郭孟浩檔案

ellen-pau-archive-cover
Ellen Pau Archive 鮑藹倫檔案
館藏

Ellen Pau Archive 鮑藹倫檔案

ADIHKhomelist
香港再偶拾
活動

香港再偶拾

2024年3月18日至8月31日

hkpillar_homelist
展覽導賞 | 香港再偶拾
活動

展覽導賞 | 香港再偶拾

2024年6月18日至8月20日

WhenHistoryComesAlive_homelist
講述表演 | 歷史回生
活動

講述表演 | 歷史回生

2024年5月26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下午3時至4時半

One Day in Hong Kong
One Day in Hong Kong
展覽圖錄

One Day in Hong Kong

香港偶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