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main navigation] [Skip to secondary content] [Skip to quick links] [Go to accessibility information]
關於及投稿
朱熙晴探索日常及例行公事所蘊含的意義
汪倩就保存即將消逝甚至被奪走的事物為題創作詩歌
張欣怡就保存即將消逝甚至被奪走的事物為題創作詩歌
湯穎琳就保存即將消逝甚至被奪走的事物為題創作詩歌
耶蘇、蔣竹韻、娜布其及苗穎討論中國的美術學院於千禧年代的社會及意識形態轉變
新晉女性主義藝術群體「明日少女隊」反思日本的行動主義、性別平權和視覺表徵
何慶基記述他由尋找香港獨特的文化身份,到努力消弭這觀念的轉變。
《學不可教》的策展人翁子健與 Özge Ersoy談藝術教育中的精神傳承
朱嘉喬探討木刻版畫如何於動盪的時代中為釋放情感及細微的論述騰出空間
Nicholas Gamso 探討任航與城市空間及酷兒身體政治的互動。
池上裕子
何慶基探討如何策展呈現香港複雜文化身份的展覽
鍾宛芝
馮美華探討藝術與空間的關係,以及分享建構本地藝術教育的經驗
林潔汶、文晶瑩和黃潔宜討論本地藝術家、藝術空間和展覽如何探討性別暴力和不公義的議題
Nilima Sheikh 討論她在巴羅達工作室所應用的四種顏料之歷史和物質性
翁子健反思廣東藝術以及在表述上所面對的挑戰。
Bruce Quek省思偶然性、與怪異零散細碎並存的制度秩序,以及獨立檔案館的意義。
何慶基省思90年代香港、神話人物「盧亭」,以及書寫藝術歷史的重要性
何慶基思考何謂「藝術」、「策展」的取捨,以及評核和界定藝術的權力
陳立
Nilima Sheikh談及她在敦煌石窟的體驗以及該遺址對她作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