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文獻庫將參與為期四天的《Booked: 香港藝術書展》,活動將展出本地、地區及國際藝術家、藝術團體及藝術書籍出版商的出版物。屆時,文獻庫與Afterall聯合出版的四本「Exhibition Histories」展覽史系列叢書將於現場有售,包括《Art and Its Worlds》(2021)、《Uncooperative Contemporaries》(2020)、《FESTAC ’77》(2019)及《Artist-to-Artist: Independent Art Festivals in Chiang Mai 1992–98》(2018)。
文獻庫亦將於展位發售多本過往的著作,包括《後八九中國新藝術》(2001)、《吳山專國際紅色幽默(與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爾)》(2005)及《從現實到夢幻:陳福善的藝術》(2006)。
文獻庫將參與第四屆《Booked》書展的「孖展」計劃,該計劃旨在讓地區及國際參展單位在無需親身前往香港的情況下,也可參與書展。文獻庫將與駐紐約布魯克林的非牟利藝術出版社Paper Monument配對,在書展中代理他們一系列刊物,包括由何恩懷與Daisy Nam聯合編輯的《Best! Letters from Asian Americans in the Arts》(2020)。
文獻庫亦將與大館當代美術館攜手呈獻兩個分別有關《Art and its Worlds》(2021)及《Best! Letters from Asian Americans in the Arts》(2020)的專題講座,由文獻庫主持。
《Best! Letters from Asian Americans in the arts》
2021年12月18日(星期六)正午12時30分至下午1時30分
1F Gallery Studio, 大館當代美術館(現場名額只限20位,並以先到先得方式報名)
及Zoom
請按此連結參與Zoom會議。
本節目介紹最新出版的《Best! Letters from Asian Americans in the arts》,由何恩懷與Daisy Nam合編,書中輯錄73封寫於2020年的信函,透過亞裔美國藝術家、策展人、教育工作者、藝術史學者、編輯、作家及設計師的經驗,捕捉當時的政治及社會環境所處的獨特歷史時刻。書信形式的敘事讓讀者可從個人層面窺探亞裔美國人經驗的複雜性,衝破大眾對小數族裔既有的迷思。該書的編輯將出席是次現場及線上同步舉行的活動,並由供稿人譚鴻鈞、張怡及陳思穎朗讀節錄自該書的內容。
何恩懷是一位藝術家、藝術教育工作者及亞洲藝術文獻庫的行政總監。
Daisy Nam 是位於西德克薩斯州的當代藝術空間Ballroom Marfa的策展人。
陳思穎是一位文化工作者,她的公民實踐受政治啟發,並與同輩共謀。
張怡是一位駐洛杉磯的藝術家及教育工作者,運用表演、錄像、裝置及敘述形式去思考身份、性別、跨國主義、殖民產物、環境、大型基建及主觀影響。
譚鴻鈞是亞洲藝術文獻庫的研究總監。
活動將以英語進行。
回顧:《東西遊戲》
2021年12月19日(星期日)下午2時至3時15分
1F Gallery Studio, 大館當代美術館(現場名額只限20位,並以先到先得方式報名)
及Zoom
請按此連結參與Zoom會議。
藝術家蔡仞姿、策展人方敏兒及文獻庫研究總監譚鴻鈞將就Afterall與亞洲藝術文獻庫聯合出版的「Exhibition Histories」系列叢書《Art and Its Worlds: Exhibitions, Institutions, and Art Becoming Public》展開對談。討論焦點將圍繞由梁秉均、蔡仞姿及游靜策劃的裝置及行為藝術作品《東西遊戲》(1989),探討該項目的合作性質。對談前將放映該行為藝術作品的錄像,錄像現為文獻庫館藏。
蔡仞姿是自80年代起活躍的視覺藝術家,她亦是香港最早期的非牟利獨立藝術機構之一1a空間的創辦人,被視為協助將裝置藝術引入香港的先驅。其作品正在香港藝術館展出。
方敏兒是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AVA)研究助理教授。她過去曾策展不同展覽項目,包括目前在香港藝術館展出的《多元視野——八、九〇年代香港藝術新象》。
譚鴻鈞是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總監及Afterall「Exhibition Histories」展覽史系列叢書編輯。
活動將以英語及廣東話進行,並於現場設有即時傳譯。
活動舉行時間:
2021年12月16日(星期四)下午3時至晚上7時
2021年12月17日(星期五)下午3時至晚上9時
2021年12月18日(星期六)正午12時至晚上7時
2021年12月19日(星期日)正午12時至晚上7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