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邀您與我們一同探討攝影與雕塑之間的關係。是次網上活動為《形影相生》的一部分,展覽現於文獻庫圖書館展出。
攝影在塑造藝術創作中扮演什麽角色?複製品如何發揮有別於原作的功能,並影響我們對特定藝術家及其創作的體驗?實體照片和數碼影像的傳播如何為雕塑的攝影紀錄帶來嶄新的視角?藝術史學家Emilia Terracciano將與研究員黃湲婷一同探討攝影與雕塑創作之間的多元關係。
拍攝雕塑品這個行為,不但挑戰了藝術品尊貴非凡又獨一無二的觀念,而且重塑藝術創作所涉的媒介和方法,可見兩者在過程中互相影響。是次講座特選文獻庫館藏中的Mrinalini Mukherjee檔案和夏碧泉檔案,以這兩個收錄大量雕塑攝影紀錄的個人檔案來回應上述問題。
講者Emilia Terracciano聚焦Mrinalini Mukherjee的雕塑創作,深入探討攝影與雕塑之間的相互影響。她就多樣性和大小比例的概念,強調我們能夠透過攝影研究藝術家的創作實踐。黃湲婷則在過去十年間全面研究已故香港藝術家夏碧泉的個人檔案,她藉此進一步探究藝術家身為記錄者的角色,在夏氏及同代藝術家雕塑作品的攝影紀錄中,探討自我呈現和場域的議題。
是次活動為《形影相生》的一部分,展覽現於文獻庫圖書館中展出。《形影相生》呈獻著名印度雕塑藝術家Mrinalini Mukherjee的文獻,將Mukherjee極具代表性的麻質纖維雕塑《帕里》(1986年)及載有詳細裝置說明和大量照片紀錄的文獻檔案連結起來。
講座將透過 Zoom 平台在網上舉行。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各界人士報名參加。
Emilia Terracciano博士是威爾斯和意大利人,身兼多國語言作家、教師和藝術史學家,致力擴大藝術史生態與社群。她於2020年加入曼徹斯特大學藝術史系;其重點研究領域包括現當代南亞藝術及流散族群、殖民研究、後殖民批評,以及批判生態學。Terracciano是林奈學會會員,曾多次獲研究資助,包括來自Paul Mellon Centre、笹川平和財團、牛津大學John Fell基金會和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印度館藏 Nehru Trust for the Indian Collections的嘉許。Terracciano著有《Art and Emergency: Modernism in Twentieth-Century India》(倫敦:IB Tauris,2018年)一書。其編輯書籍包括《Nasreen Mohamedi: From the Glenbarra Art Museum》(姬路:Glenbarra美術館,2022 年),該書作者包括Geeta Kapur 和 Nina Sabnani不等。
黃湲婷是香港大學藝術史博士生,研究戰後香港的現代性。文章見於《Ambitious Alignments: New Histories of Southeast Asian Art, 1945–1990》(2018年)和期刊《Southeast of Now》(2019年)等。她於2012年至2020年間任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其時主要研究香港藝術史,並透過展覽和期刊探索交流與傳播史。參與策展項目包括《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2021年,大館當代美術館)、第八屆日本橫濱三年展《餘暉》(2020年)和第十一屆光州雙年展(2016年)。黃氏現聯同藝術家何兆南和郭浩忠經營獨立空間「新公園」。
是次講座由亞洲藝術文獻庫印度分部研究員 Noopur Desai 主持。
《形影相生》由Mimi Brown & Alp Erçil及Virginia & Wellington Yee慷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