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main navigation] [Skip to secondary content] [Skip to quick links] [Go to accessibility information]
探索近年的亞洲藝術、檔案、藝術史、當務之急,以及其他研究範疇的長篇文章
朱嘉喬探討木刻版畫如何於動盪的時代中為釋放情感及細微的論述騰出空間
《學不可教》的策展人翁子健與 Özge Ersoy談藝術教育中的精神傳承
何慶基記述他由尋找香港獨特的文化身份,到努力消弭這觀念的轉變。
楊天帥爬梳日本「藝術項目」的起源及發展歷史,檢視西方的「社會參與藝術」理論,深入探討可應用於日本脈絡的批判框架
新晉女性主義藝術群體「明日少女隊」反思日本的行動主義、性別平權和視覺表徵
Nicholas Gamso 探討任航與城市空間及酷兒身體政治的互動。
Alice Sarmiento於文中探討展覽和藝術家主導的倡議能否改變我們連結空間、公民權責和照護行為的方式。
任卓華回顧菜園村藝術節以及藝術家回應社會議題的另類方法。
鍾宛芝
陳立
Zoe Butt
編者的話
Jack PERSEKIAN
Clare BUTCHER
Georgy MAMEDOV
柳雅英
Hammad NASAR
Roee ROSEN
梁寶山、Seth Denizen
Seth DENIZ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