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相生》呈獻著名印度雕塑藝術家Mrinalini Mukherjee的文獻,她在其四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以創作形態和物料進行實驗而聞名。展覽將Mukherjee極具代表性的麻質纖維雕塑《帕里》(1986年)及載有詳細裝置說明和大量照片紀錄的文獻檔案連結起來。文獻檔案使這座本就有著渾然天成和隨性感覺的雕塑作品更形複雜,同時也表現出藝術家對精確性和控制的渴求。 展覽聚焦探討文獻如何重設觀眾對藝術家作品的理解和體驗。
策展手記
《形影相生》始於亞洲藝術文獻庫印度分部將Mrinalini Mukherjee的個人檔案進行數碼化。這個展覽具體地呈現出我們過往在午飯時間就Mukherjee數碼檔案進行的討論,尤其是針對文獻何以改變及顛覆觀者對藝術家創作的看法。
Mukherjee為自己的作品拍攝了大量照片紀錄,讓我們在沒有親身接觸雕塑的情況下,仍能對作品產生一定程度的熟悉感。當我們一張接一張的掃描相辦,我們留意到藝術家重複微調拍攝角度。她似乎透過這種看來不假思索的方式,來不斷重新評估雕塑的變化。相片檔案從一張、兩張逐漸倍增成海量,不斷在我們的腦海中盤旋。最後我們嘗試利用動畫將這些靜態圖像串連起來,使我們能夠呈現相片的連續性——此時藝術家虛幻的身影仿佛短暫地出現在畫面中,調整作品中的一處摺疊位置。
另一種探索模式則是在燈箱中欣賞35毫米幻燈片,以微觀的方式來體驗宏大的作品。這種裝置模式讓我們能夠將尺寸扭曲、放大或縮小,為作品營造一種不可思議的親密感。
策展團隊間曾激烈地爭論:文獻中並沒有任何草圖、畫作、繪圖或藍圖能足以闡明Mukherjee如何計劃和執行雕塑創作,那麼她是如何在沒有任何測量或筆記的協助下,創造出如此複雜並對稱的大型雕塑呢?於是我們便從Mukherjee罕有的訪談紀錄和教學講義中尋找線索,發現她曾以「憑直覺」、「即興發揮」及「是個朝四面八方生長的東西」來描述自己的創作——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我們在文獻中找不到有關她那準備過程的資料。
不過,我們卻可以從文獻中找到一套為已完成的雕塑而設、極具系統的裝置說明,當中包含作品的仔細註解和精確至厘米的尺寸,傳達出一種截然不同並令人意想不到的感覺。這套裝置說明是由Mukherjee當時的丈夫、已故建築師Ranjit Singh在她的指示下編寫而成,用以讓人們能在藝術家不在場的情況下安裝作品。
這些文獻亦讓我們能從中推測Mukherjee創作背後的參考和研究歷程。大量的藝術和文化史蹟照片檔案記錄了她曾遍及亞洲和其他地區的足跡,並揭示了Mukherjee持續關注作品的形態和主題。整理文獻的工作不單非線性,同時錯綜複雜。隨著我們將這些照片與在藝術家的新德里工作室中找到的作品攝影紀錄一起進行研究,我們偶然發現雕塑的骨架看起來像廢棄寺廟的拱門,然後我們看見吳哥窟過度生長的樹根如她雕像中的捲鬚般延伸,而卡塔卡利舞者身體的交疊則似乎塑造了作品中的翅膀。
展覽的英文名稱「mould the wing to match the photograph」出自Mukherjee的作品裝置說明,意思是「按相片所示形塑翅膀」,喚起一種在藝術品和可複製的數碼檔案之間發生的來回往返。Mukherjee以這句至關重要的指示來立下她對精確度的要求,然而每當她的作品以至文獻被傳播和呈現時,它們都會一次又一次被重新形塑。
—Noopur Desai、Pallavi Arora及Samira Bose
請按此聆聽展覽語音導覽。
公衆項目
日期:2023年9月20日至22日 (星期三至五)
地點:華懋藝文圖書館
日期: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地點:華懋藝文圖書館
日期: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地點:Zoom
工作坊 | 啟發自Mrinalini Mukherjee的實用繩結
日期: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
地點:華懋藝文圖書館
日期:2024年2月15日 (星期四)
地點:Zoom
日期:2024年2月24日 (星期六)
地點:華懋藝文圖書館
Mrinalini Mukherjee(1949–2015年)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生前居於印度新德里。Mukherjee以創作由纖維、陶瓷和青銅製成的大型雕塑而聞名,她曾在印度巴羅達美術學院修讀繪畫及壁畫設計(1965–72年),並在英國西薩里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雕塑(1978年)。1981 年,Mukherjee獲印度政府頒發獎學金,於德里的Garhi Studios進行創作,並在2000年代初前持續在那裡創作。
她曾參與各種駐留計劃,其中最值得留意的是在1996年和2000年於荷蘭歐洲陶藝中心的駐留項目。她的作品曾於以下機構及項目的個展或群展中展出,包括《威尼斯雙年展》(2022 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魯爾館(2019年)、《科欽-穆吉裏斯雙年展》(2018年)、《達卡藝術高峰會》(2018年)、卡姆登藝術中心(2016年)、國家現代美術館(新德里,2015年)、《第十屆光州雙年展》(2014年)、《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1996年),以及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1994年)。Mukherjee的作品獲多家公共機構收藏,包括大英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國家現代美術館(新德里)、巴哈汶藝術中心、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泰特美術館,及約克郡雕塑公園。
《形影相生:Mrinalini Mukherjee的藝術及文獻》由來自亞洲藝術文獻庫印度分部的Noopur Desai、Pallavi Arora及 Samira Bose聯合策展,並由何恩懷、李潔欣、Ӧzge Ersoy、范憶信、曹海寧、匯詩明,及Sneha Ragavan參與策劃。
《形影相生》由Mimi Brown & Alp Erçil及Virginia & Wellington Yee慷慨支持。 Mrinalini Mukherjee檔案的成立有賴Mrinalini Mukherjee基金會及Godrej Seeds and Genetics Ltd.慷慨支持,同時我們衷心感謝新德里基蘭納達藝術博物館授權將《帕里》(1986年)借予我們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