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文獻庫呈獻「共學廚房」,旨在鼓勵教育工作者和藝術家結成夥伴,攜手透過共同協作想像不同學習模式。計劃將在四至六月期間舉行,每月進行一次六小時的聚會。活動將於藝術家工作室、博物館、離島等不同地方發生,內容豐富多元,包括嘉賓分享、創意練習, 甚至以遊戲互動、閒談及共進晚餐。 

藝術活動普遍由藝術家主導,單方面與參加者分享知識和經驗。文獻庫希望在計劃中成為藝術家與教師的橋樑,共度開放而平等的時光,藉此打破固有的活動模式;不單借用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力及豐富的表現力詮釋世界,也向老師取經,以他們對課堂和教育體制的了解去拓展對藝術教學的想像,激發多元對話及巧思。

是次計劃受展覽《群策群學》啟發,參考印尼雅加達民間辦學藝術團體Gudskul提出的群體協作學習模式。他們提倡知識交流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和相處之中;人們可通過群體協作交流和互相學習,從而展開具批判性和實驗性對話。文獻庫亦夥拍共享空間「一九八三」的創辦人兼教育工作者及藝術家鄧國騫,延伸「再見藝術退修日」的理念,合作構思一連串活動,和藝術家及教師們跳出生活和工作的常態:老師和藝術家能否發掘各自潛藏技能,擴展和回應藝術和教育環境中的場域和關係?我們能否構想新未來,重新定義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角色?

文獻庫同時鼓勵參加者在完成活動後,延伸經歷並組織合作項目。文獻庫將提供有關支援。

圖片:Gudskul 描繪群體學習機制的插圖,摘自《Nongkrong Curricula》。由Rifandi Nugroho和Angga Wijaya所繪。
圖片:Gudskul 描繪群體學習機制的插圖,摘自《Nongkrong Curricula》。由Rifandi Nugroho和Angga Wijaya所繪。

 

活動時間:下午3時至9 (包括晚餐) 

第一節:2023422週六)
嘉賓:鄧國騫 | 成為老師和藝術家前

第二節:2023520週六)
嘉賓:程展緯 | 創造一份工作 

第三節:2023610週六)
嘉賓:梁寶山 | 弔詭島嶼

活動將於不同地點進行,詳細行程將稍後公佈。


對象:
計劃歡迎創作生涯中不同階段、從事任何創作媒介的藝術家及現職教師參加。我們希望參加者能具備好奇心及抱持開放態度,積極嘗試在不同領域合作,一同探索教學和創作的可能性。 

名額:
8位藝術家及8位教育工作者

語言:
廣東話

報名表格:請於2023年3月17日或以前填妥表格

報名須知:是次活動費用全免。我們將與每位參加者於線上進行約20分鐘簡單會面,目的不但是讓參加者更了解是次計劃,亦協助我們進一步認識參加者,以安排及調整活動內容。主辦方將優先考慮能出席所有活動的報名者。我們將於2023年4月5日或以前回覆各申請者。

如有任何疑問,請電郵learn@aaa.org.hk或致電+852 2844 1121 聯絡蔡嘉煒小姐。

嘉賓簡介:

程展緯的藝術實踐擁有兩個面向:他與邊緣化社群(如在職老人)合作發起社會運動,及對社會加諸在人身上各種價值觀提出質疑。他相信藝術家注定就是局外人,善於「 變形」突破秩序的規限,讓人重新審視規限的本質 ,甚至以微小行動改變社會。他曾發起名為《卧底》的另類勞工運動,成功為長期站立的保安員爭取工作時有椅子可坐。2019年,這個計劃被提名「Visible Award」,一項支持社會參與藝術項目的國際獎項 。程展緯亦曾參與多個香港和國際展覽,包括《韓國光州雙年展》(2018年) 、《英國利物浦國際攝影節》(2018年)及個人展覽《母體錯誤》(2020年,Para Site 藝術空間)。 

鄧國騫是一位混合媒介藝術家,共享空間「一九八三」的創辦人。他是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碩士(2008年),其藝術實踐藉耳聞目睹反思自身與他人,並以綜合手法呈現某時某刻隱伏的情緒、意念及本質性。他於2009年獲頒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優秀獎,亦是2013年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得主。

梁寶山是一位藝評人,文化研究博士及島嶼研究網絡(香港)的成員。殖民地最後一代大學生,以記者身份見證回歸;關注藝術生態、城市空間、藝術勞動及文化政治等議題。曾為「Para / Site 藝術空間」、「獨立媒體(香港)」、「伙炭」及「文化監察」成員。文章散見於《信報》、《獨立媒體》、《藝術界》(Leap)、《藝術新聞(中文版)》、《典藏》及《端傳媒》等。著作包括:《活在平常》(2012)及《我愛Art Basel──論盡藝術與資本》(2018)等。編著包括:《殖民地的現代藝術─韓志勲千禧自述》、《七一孖你遊香港》(白雙全作品集)、《Q[蹺]K[蹊]─陳育強標本集成》、《楊秀卓紅色二十年》及《香港藝術家故事──1998年訪談手稿》(梁志和著)等。梁寶山現為藝評組織Art Appraisal Club成員,並在2018年獲頒發「香港藝術發展獎」。

本項目由蔡嘉煒、鍾玉文及鄧國騫共同策劃。

本活動為文獻庫「學習及參與計劃」的一部分,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慷慨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