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鴻毅家族基金中華研究獎助計劃邀請研究者利用亞洲藝術文獻庫(文獻庫)館藏中的第一手文獻資料,以進行有關大中華地區當代藝術歷史的研究。此項目包括研究獎助金、駐場計劃,以及工作坊及講座等其他有助研究者工作的活動
研究獎助金
何鴻毅家族基金中華研究獎助計劃將每年為一至三位有志研究中國大陸、台灣、澳門及香港等地當代藝術歷史的研究者提供一年的贊助資金。首名得獎者將獲15,000美元的獎助金,以支持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期間,得獎者將於文獻庫駐場兩個月,並到訪研究所涉的相關地區。次名得獎者(一至兩位)將分別獲得5,000美元的獎助金以進行研究。
評審委員會由資深策展人、學者及文獻庫研究員組成。委員會將就申請人的學術背景、工作經驗、建議研究方法及方案之可行性等範疇進行評估及甄選。
歷屆得獎者
2018–19
首名得獎者
次名得獎者
曾群凱,《感官、摩登與綠洲:從〈十二人畫展〉到〈重新啟動〉1987至2002年新疆藝術展》
2017–18
首名得獎者
次名得獎者
黃琳達,《重塑「後社會主義」的形體性:後八九中國藝術中的科技、身體和民族》
韓思瑋,《如何創建藝術市場:進入全球視野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
2016–17
首名得獎者
次名得獎者
段子迎,《空間的第三個概念:超越城市化為主題與體制性實驗的珠三角藝術》
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獎助金
Petra Poelzl, 《檢視1995至2001年成都的行為藝術實踐》
2015–16
2014–15
陳淑霞,《從社會現實主義到社會現實:四月影會,1976-1989年》
2013–14
Katherine Grube,《現象.影像:1988至1998年錄像藝術在中國的發展》
研究獎助金
Olivier Krischer, 《八九十年代日本與中國當代藝術》
研究員駐場計劃
三位資深學者或策展人將獲邀於文獻庫作短期駐場,利用本身對大中華地區當代藝術的深入了解及文獻庫館藏進行研究,並在公開講座中分享其經驗和成果。